首页 宏观研究 2024年7月工业企业利润点评:利润答卷中的“新质”含量

2024年7月工业企业利润点评:利润答卷中的“新质”含量

宏观研究 85

  事件:8 月27 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今年7 月工业企业利润情况。1—7 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40991.7 亿元,同比增长3.6%。1—7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75.93 万亿元,同比增长2.9%;发生营业成本64.79 万亿元,增长3.0%;营业收入利润率为5.4%,同比提高0.04 个百分点。

2024年7月工业企业利润点评:利润答卷中的“新质”含量

      7 月工业企业利润答卷中“新质”的含量依旧颇高。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速从6 月的3.6%小幅提升至7 月的4.1%,增速提升的背后主要是由与“新质生产力”更相关的中游行业主导。7 月上、中、下游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速分别为0.2%、7.8%、3.5%,若考虑两年复合增速的话分别为-9.7%、11.2%、-8.1%,中游行业的“脱颖而出”离不开科技创新政策的支持。

      中游行业又是由哪些板块予以支撑?中游行业里,7 月增速跑在最前的两大板块分别为运输设备制造业及电子设备制造业,同时这两大板块的7 月出口增速也偏强。这说明设备制造业利润增速的提升不仅与科技、设备更新改造等相关政策的推出有紧密联系,且“出口热”的经济形势也为这些行业利润打开了上行空间。相同的逻辑也可以映射到通用设备制造业身上——受设备更新改造及出口表现较好的影响,7 月通用设备制造业利润增速也取得了8.1%的好成绩。

      下游行业利润表现明显分化。7 月下游行业利润表现分化明显——录得正增速的行业包括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7 月利润增速为27.3%,下同),纺织业(13.9%),家具制造业(57.1%)等;而录得负增速的行业包括医药制造业(-13.6%),汽车制造业(-14.2%),娱乐用品制造业等(-3.6%)。我们认为部分下游行业利润表现主要受消费影响,譬如利润增速已连续三个月为负的汽车制造业,背后主因是近期车市进入传统“淡季”、产销节奏略有放缓所致。

      三因素框架来看,生产和利润率是支撑。量、价、利润率拆解来看,7 月表现为“量上价下、利润率正增”的形势,尤其是生产的优异表现成功拉动了工业企业利润上行。工业生产偏强与中游公用事业板块的较高利润增速“不谋而合”。

      不过,工业生产已成为企业利润拉动项长达27 个月之久,结合二季度工业产能利用率仍低于过去四年均值的情况来看,后续工业厂商生产动能是否会弱化、工业生产进度是否会放缓的问题值得关注。

      “佳讯”是7 月私营企业利润表现相对强势。7 月国有企业、股份制企业、私营企业、外资的利润同比增速分别为5.9%、4.4%、9.9%、4.2%(两年复合增速分别为-5.3%、-0.8%、9.6%、-3.2%),私营企业利润增速表现相对强势。不过这与7 月PMI 数据传达出来的信号似乎有些“矛盾”:7 月中、小型企业PMI分别为49.4%(环比-0.4pct)、46.7%(环比-0.7pct),不仅均处于荣枯线之下、且均呈现边际下行趋势。究其原因,我们认为带动私营企业利润增速上升的主要驱动因素并非完全是民营企业信心的回归,或许更在于私营企业的“降本”效果更佳——对比起其他企业类型,虽然私营企业每百元营收中的费用和成本绝对值规模更高,但其下降幅度更大,更利好利润表现。

      补库趋势进一步显现,不过重新进货或许更偏被动。根据工业企业营收和产  成品存货的走势来看,目前库存周期处于主动补库初期的位置。不过值得注意的是,7 月工业营收同比增速上升幅度明显小于产成品存货同比增速上升幅度。这说明目前需求端的复苏尚未完全企稳,在需求相对偏弱的情况下,进入补库或许更多依靠的是已有库存的消耗,或者说这一轮补库更偏被动。

      风险提示:未来政策不及预期;国内经济形势变化超预期;出口变动超预期。

机构:民生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陶川/钟渝梅 日期:2024-08-27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