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宏观研究 人民币汇率点评:股债未动 汇率先行?

人民币汇率点评:股债未动 汇率先行?

宏观研究 77

近期人民币汇率不仅升值,而且在外汇市场“领跑“,8 月28 日以来,美元兑人民币从7.13 下行至7.08,人民币升值0.36%。更值得注意的是,近三个交易日,美元指数同期上行了0.82%,这意味着当前人民币升值“含金量”更高。

    面对强势的汇率,股票反应积极、债券波动不大、黑色系商品却“逆势”下跌。8 月28 日以来,沪深300 指数上涨0.49%,恒生指数上涨0.40%,螺纹钢下跌0.07%,铁矿石下跌1.07%,10 年期国债上涨0.03%。

    当前汇率为何升值?交易因素驱动,企业“补偿性”结汇或是主因。2023 年以来,货物贸易维持高顺差的背景下,企业结汇率却持续下降。相对企业收汇时,当前人民币已经大幅升值,若按当前水平结汇,企业手上仍留有的外汇可能面临“汇兑亏损“,为避免亏损扩大,企业会倾向于增加结汇,进而形成了汇率升值与结汇行为的正向循环,加速汇率升值。

    “补偿性”结汇的规模有多少大?出口企业可能有约1066 亿美元。我们观察到,从2023 年二季度开始,企业结汇率开始趋势性走低。我们假设2023 年以来的出口平均结汇率回归2017 年至2023 年一季度期间的平均水平,那么意味着当前企业可能还需要结汇1066 亿美元。考虑到境内外汇市场即期成交每个交易日成交规模在300-400 亿美元,出口企业“补偿性“结汇的确会推动汇率升值,但持续的时间或有限。

    当然,除出口企业外,还有其他类型的外汇资金存在“补偿性”结汇诉求,但其体量规模难以匡算。可以确定是,补偿性结汇的资金具有一定的共性——羊群效应强,一旦结汇需求“脉冲式”释放完毕后,很难再度主导汇率的走势。

    近期人民币升值,对于股票市场有何影响?

    汇率升值利好风险偏好改善,但上涨仍需其他因素配合。

    首先,近期汇率升值是交易因素驱动,与国内经济基本面关系变化不大,这意味股票市场分子端的预期并不会因汇率升值而大幅改善。

    其次,企业结汇增加的确可能拉动消费和投资,但传导路径较长,短期很难显著提振股市。私人部门结汇增加可以近似理解为私人部门“宽信用”,若最终资金流向实体经济当中,对私人部门的消费和投资有一定的拉动作用,但这一传导路径太长。

    最后,从资金流向上看,补偿性结汇并不伴随着外资资金大幅买入人民币资产,近期汇率走强不等同于股市有增量资金入场。

    近期人民币升值是否对于债市是一个利空?

    近期人民币升值,汇率掉期价格上行,市场开始担忧外资会不会抛债,进而压制债市表现?我们认为,外资抛售中债概率不大,但未来净买入规模或缩小,并不对债市形成利空。

    其一,对于持有美元的外资机构来说,即期汇率的波动并不影响存量头寸的收益。

    2023 年下半年以来,外资通过外汇掉期锁汇+购买中债的活跃度显著提升,而这 一头寸,并不存在汇率相关风险敞口,汇率的涨跌并不影响其收益。

    其二,外汇掉期价格的波动主要影响增量的购债需求。若外汇掉期+中债与美债的利差收窄,外资未来购债的力度可能下降。

    最后,当前中债对外资的吸引力在于外汇掉期包含的“美元溢价”,这一溢价短期内会降低,但很难完全消失。之所以外汇掉期会出现美元溢价,本质上在于国内美元流动性偏紧,在美国经济走弱、全球出口降速的情况下,境内美元流动性短期内易紧难松。

    人民币汇率维持窄幅震荡,或是当前宏观环境下的“最优解”。

    一方面,美联储降息即将落地,汇率贬值压力的确不大。中美利差缩窄的确有利于减缓人民币汇率贬值压力,但当前美债短端隐含降息2-3 次降息预期,下行空间或已不大,对人民币汇率的提振有限;

    另一方面,出口动能面临走弱风险,汇率升值的必要性也不强。国内基本面维持出口强、消费淡,但年内还将面临地缘政治、关税摩擦的风险,强汇率对于出口商而言,并不是一个好消息。

    综上而言,我们认为即使美联储年内降息落地,人民币汇率年内或仍维持在窄幅区间内波动。

人民币汇率点评:股债未动 汇率先行?

    风险提示:海外政策超预期,汇率市场波动超预期

机构:民生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陶川/吴彬 日期:2024-08-31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