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研究报告:9月利率 难上难下
八月债市,波动行情下的边界形成
8 月利率走出“一波三折”形态,债牛行情进入阶段性的盘整期。月初与月末各经历了一轮急调,但在调整后的2-3 个交易日内,债市情绪又能迅速缓和。波动之中,长债收益率的上下界逐渐明确。10 年国债收益率的波动范围基本被框定在2.15%-2.25%区间内。
九月资金面的三个关注点
第一,9 月政府债供给压力仍然不小,净发行达到8100-10600 亿元,这一规模在今年仅次于8 月和5 月。
第二,银行负债端是否稳固,仍需观察。从8 月的情况来看,银行负债端依旧相对脆弱,不过在月末有好转的迹象。后续如果观察到银行在资金市场融出持续平稳在4 万亿以上,且存单发行结构长期限占比下降,以及不再继续提价发行,可能才是银行负债压力得到纾解的信号。
第三,季末月信贷加快投放带来的冲击或不大。9 月作为跨季月份,信贷投放往往季节性走高,不过在当前贷款需求偏弱的情况下,可能也不会大幅超出季节性(参考今年3 月、6 月),对资金面冲击可能不大。
总体来看,9 月资金面季节性波动仍将存在,但预计波幅可控。公开市场投放逐渐从“逆回购+MLF”逐渐向“逆回购(包括临时正逆回购)+买卖国债+部分续作MLF”的框架转变,有利于熨平资金面的短期波动。
九月债市,难下但也难上
8 月末,随着月末资金面的阶段性修复,多空力量达到阶段性均衡,这也使得9 月上旬债市可能依然处于一个寻找方向的状态之中。
市场风险方面,一是资金的稳定性,背后的观测变量为银行体系的净融出能力能否持续修复;二是利率债的成交活跃度,若是利率债的变现能力迟迟不见系统性好转,信用债则存在“重蹈覆辙”的可能。
机构行为层面,关注交易盘的风险与配置盘的力量。当前交易盘的久期依然不低,在当前市场初步企稳的背景下,高久期可能还是潜在波动的诱发剂。不过9 月中小行与保险端的配置力量,可能熨平债市大幅调整的风险,但作为配置型机构,其买入行为较难成为利率下行的推动力量,但其配置需求可以作为收益率上限的保障。
降息落地,可能是长端利率下行突破关键点位的契机。我们倾向于9月降准概率较大,降息窗口或在10 月。
操作建议:以利率波动范围更加清晰的10 年国债作为参考基准,临近2.20%作为买入信号,临近2.15%作为退出点位,可依据自身需求选择流动性较高的个券,如10 年国开活跃券。倘若当前对于久期的诉求不强,收益率接近2.0%的1 年期同业存单,也是优质的短期配置选择。
风险提示
货币政策出现超预期调整。财政政策出现超预期调整。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