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经济:促进服务消费 空间几何?
服务消费20 条提出“激发改善型消费活力”,近日“奥运热”、游戏《黑神话悟空》的爆火均印证服务消费的弹性更大,关于服务消费和政策的分析,供参考。
后疫情时代,居民消费偏好有何变化?
服务消费繁荣主要依赖出行,而当前增长有放缓迹象。从铁路客运量数据来看,服务消费在23Q3 和24Q1 的走高和旅游等出行的繁荣密不可分。又至三季度,服务消费再度可能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关键,但从出行数据来看,增长速度有放缓迹象。铁路客运量7 月同比为4.2%。
服务消费需要新的增长动能。从2024 年上半年来看,服务消费仍承担着拉动经济增长的责任,上半年内需中只有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17.3%)和服务消费(7.5%)超过名义GDP 增速(4.1%)。从消费内部恢复来看,商品消费恢复已基本到位,服务消费距疫情前趋势仍有缺口,人均服务性消费2023 年相较于趋势线仍有近1700 元差距。无论从当前放缓的出行增速,还是从服务消费缺口来看,消费的增长要从服务消费领域挖掘,这或也是20 条提出的背景。
我国服务消费结构和其他经济体有何差异?
我国居民消费不足的差距主要体现在服务而非商品中。和主要发达经济体以及和人均GDP 相似经济体比较,我国居民消费率位于较低水平。其中服务消费差距更明显。商品消费方面,美日英占比接近,2023 年分别为22.6%、23.5%和23.8%,我国为16.1%(2018 年)。服务消费方面,美日英2023 年分别为45.2%、30.1%和36.1%,我国为21.6%(2018 年)。
我国居民服务消费更多侧重于金融和房地产业。GDP 口径来看,我国服务消费内部更多侧重于房地产和金融,2018 年分别占居民服务消费的22.6%和11.9%。最近二十年的服务消费变迁显示,居民将更多的支出侧重于房地产和金融,减少了批发零售、餐饮等方面的支出占比。
相较于美日韩,我国餐饮住宿、批零、文体娱乐尚有提升空间。我国服务消费中金融消费占比更靠前,美日韩三国服务消费中金融业占比在本国服务消费内部次序均为第四,低于我国金融占服务消费中第二的顺位。从GDP 占比角度来衡量,服务消费中剔除相对刚性的住房、金融和教育后,餐饮住宿、批发零售我国明显低于日韩,文体娱乐也有一定差距。
服务消费如何进一步催化?
“服务消费20 条”将优化供给放在首位,提升中长期潜力。政策更重视“供给创造需求”,即通过相对稳定的政策环境,对相关优质服务消费供给给予鼓励和引导,来激发需求的释放。
“服务消费20 条”更多试图激发改善型消费来稳定增长,核心重点是文体娱乐和旅游消费。
消费的锚仍是收入与预期,这令服务消费保持增长斜率难度加大。居民消费倾向改善最快阶段或已过去,2024 年居民消费倾向趋于稳定,基本在68.5%左右(4QMA)。不论是从住户调查数据还是资金流量数据来看,居民可支配收入占GDP 比重均相对稳定,二者增长基本同步。
减轻居民金融支出压力,转换服务消费结构或为短期有效措施。相对有效的手段或是调整居民负债成本,减少偿债支出对于居民收入的挤占。居民负债减轻,再伴随文体娱乐、旅游等服务消费供给优化,居民服务消费结构性增长动能或可进一步释放。
风险提示:居民对服务消费偏好程度和疫情前有差异;经济形势,政策变化超预期等。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