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研究报告:流动性框架之二:资金面框架 兼具高频与实用
超储率的关注度为何下降
长期以来,超储率是债市投资者分析银行间市场资金面松紧的重要指标之一。
而事实上,超储率和资金面松紧的体感存在背离。由于超储本身存在季节性规律,对资金利率的指示作用降低,同时随着银行存款吸引力下降,资金从银行到非银传导的过程,也使得仅仅研究超储并不足够。因此,本篇报告旨在打造一个更加高频、实用的资金面分析框架。
货币政策取向是第一位,捕捉边际变化是关键在进行资金面分析时,货币政策取向,或者说央行的态度,始终是第一位,重要会议和央行对货币政策的表态是观察货币政策取向的重要渠道。如何从繁多的措辞中提取关键信息?我们认为核心在于关注变化。历次资金面从宽松转向收紧时,均有货币政策取向转变,本文以2016 年、2020 年为例,具体阐释如何捕捉货币政策的边际变化。当观察到的政策表述的变化和基本面的信号共振,或者观察到政策出现了连续性甚至趋势性的指向,则可能迎来政策拐点。
基于供需的资金面高频跟踪框架
在把握货币政策大方向的基础上,核心是高频跟踪资金供需的边际变化,以此预判资金面的短期波动方向。
供给端,银行是绝对主力,重点观察其负债端压力的边际变化,如果银行负债端压力有上升的趋势,可能会引发资金面边际收敛。在当前阶段,信贷需求、财政存款是资产端变化的重要变量,当资产端信贷需求增强、政府债发行节奏加快,会导致其负债端压力上升,在银行间市场净融出资金规模下降。具体到可以高频跟踪的指标,资产端为表征银行信贷投放强弱的票据利率、政府债发行规模和银行体系净融出规模,反映负债端资金缺口的逆回购存量、同业存单净发行规模和利率。
需求端,主要是非银加杠杆带来的资金融入需求。当短端资产套息空间扩大,资金需求趋于上升,但同时也加大了资金面反转的风险,可以通过非银机构融资资金规模、质押式回购余额和杠杆率来观察当前资金需求强弱。资金需求旺+供给端边际收敛,可能带来资金面波动的放大;而资金需求较低时,难以出现较大波动。
从历史上看,资金利率的波动往往高于现券,这也使得资金面的边际变化成为影响债市定价的关键因素之一。但今年以来,资金利率的波动率显著降低,体现在资金价格基本围绕7 天逆回购利率上下波动。
展望未来,随着货币政策框架朝着精细化调控方向转变,央行对资金面的控制力度在增强,叠加均衡投放下,信贷的季节性波动降低,资金面迎来低波时代。
风险提示
流动性出现超预期变化。货币政策出现超预期调整。财政政策出现超预期调整。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