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财政数据点评:财政支出边际改善
2024 年8 月26 日,财政部发布了7 月财政数据。总体看,7 月财政收支压力依然偏大,但广义支出边际改善,后续需关注专项债提速和可能的财政加码影响。具体点评如下:
(1)一般预算收入同比下降1.9%,税收少增,非税高增7 月一般预算收入同比为-1.9%,较前值-2.6%有所上行。扣除去年同期中小微企业缓税入库抬高基数、去年年中出台的减税政策翘尾减收等特殊因素影响后,可比增长1.2%左右。前7 个月累计同比为-2.6%,虽然较6 月有所回暖,但距离全年3.3%的目标仍有一定差距。进度方面,1-7 月收入完成全年进度的61%,略低于过去五年同期64%。分中央和地方看,7 月中央收入同比-2.3%,地方收入同比由正转负至-1.5%,累计同比看,中央(-6.4%)地方(0.6%)收入延续分化态势。
结构上,非税收入依然是主要贡献项。7 月非税收入当月同比大增14.6%,累计同比增长12%。在税收和土地市场承压的大背景下,地方积极盘活非税相关收入。
(2)企业税延续低位,消费税由正转负,进出口税表现更好与非税收入的高增相比,7 月税收同比仅为-4.0%,仍在低位运行,分税种看:
二是个人所得税在基数效应下同比继续下行。个人所得税当月及累计同比分别为-4.6%(前值-4.0%)、-5.5%(前值-5.7%)。去年8 月国务院印发《关于提高个人所得税有关专项附加扣除标准的通知》,决定提高3 岁以下婴幼儿照护、子女教育、赡养老人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标准,这导致去年8 月到今年7 月个税同比的基数都偏高,后续增速可能会有所回升。
三是此前增长较快的消费税由正转负。7 月消费税当月同比为-3.2%,较6 月的4.5%明显下滑,累计同比(5.5%)仍处高位,可能主要受社会集团、限额以上零售拖累。
四是进出口税收保持增长。7 月出口关税同比增长5.2%,进口环节税收同比增长8.3%。7 月出口同比较前值有所下滑但仍处于高位,进口同比明显增长,带动相关税项企稳。此外7 月出口退税同比下降16%,但该项目与财政收入相反,越低代表财政收入越多。
五是房地产相关税收表现分化。与地产交易环节更相关的契税(当月同比-10.1%)、土地增值税(-28.3%)增速偏低,而与集体单位保有房产更相关的房产税(20.8%)、城镇土地使用税(11.9%)、耕地占用税(42.9%)高增。
(3)一般预算支出小幅回升,基建支出维持韧性,科技支出明显加强7 月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同比增长6.6%(前值-3.0%),累计同比2.5%(前值2%),全年目标为4%。其中,中央本级支出延续偏强,当月同比7.7%,地方财政支出亦由前值的-4.4%大幅提升至6.3%。进度方面,1-7 月支出完成全年进度约54%,与近五年同期均值(56%)相差不多。
从具体领域来看:
1)基建各项支出增速提升。其中,节能环保、农林水、交通运输当月同比分别由上月的负区间显著提升至16.6%、18.5%、18.5%。城乡社区事务单月同比转负至-0.3%,但累计同比(7.2%)仍有韧性。
2)民生类相对分化。当月同比降幅较大的是卫生(-10.5%)。社保就业维持平稳(5.1%)。教育分项明显回升,当月同比4.7%(前值-5.9%)。
3)其他项看,科技当月同比由-9.9%大幅提升至48%,累计同比转正至3.8%,与三中全会多次提及“科技”相呼应。
文旅项亦边际回升,当月同比3.6%,前值-10.9%。债务付息支出同比1%。
总体看,随着一般国债和去年的增发国债陆续形成支出,7 月一般预算支出呈现企稳回升之势,后续持续性主要看两方面:
一是税收能否企稳。目前税收大头企业增值税和所得税都偏弱,主要与企业盈利水平有关,短期回升的难度比较大。
而三中全会提到增加政府预算管理范围、推进消费税征收环节后移并稳步下划地方、完善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和抵扣链条等,共同指向带动税收企稳,进而支撑狭义财力,但需要时间推行。
二是年内是否有追加赤字的可能。今年国债发行节奏明显前置,截至8 月23 日,全年国债供给进度已近70%,明显快于2022(45%)、2023(38%)年同期。从全年预算看,四季度发行空间已较为有限。但鉴于专项债等受制于项目审核要求,狭义财政发力配合仍有一定必要。此外,今年地方化债压力不小,不少地区已经出现现金流周转压力,客观上也需要中央财政发力。结合财政部“小钱小气、大钱大方”等表述,后续仍有追加国债的可能,届时有望对狭义财政支出力度形成进一步支撑。
(4)政府性基金收入继续下行,土地收入拖累明显7 月,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当月同比为-33.6%(前值-32.4%),累计同比-18.5%(前值-15.3%),在低位继续下探。目前房企拿地意愿偏弱、部分地区仍在控制供地节奏。1-7 月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累计同比-22.3%,连续五个月降幅走阔。进度方面,1-7 月政府性收入进度33%,近五年同期平均水平为44%。
从历年经验看,下半年土地出让收入通常高于上半年。本轮地产修复力度仍需观察,当前二手向新房的传导存在堵点,政府性基金预算全年目标的完成难度不小。政策方面,7 月政治局会议提到地产重点在“落实好新政策”。“消化存量和优化增量相结合”、“收购存量商品房用作保障性住房”、“保交房”等表述基本在已有框架之内。市场对地产修复的持续性仍存在担忧,也会对地方财政收入形成传导。
(5)政府性基金支出降幅收窄,显示广义财政正在发力7 月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当月同比-5.0%,较前值-11.1%明显回升,累计同比-16.1%,连续三月降幅收窄,反应广义财政支出正在加力。1-7 月政府性基金支出进度34%,较近五年同期平均值(42%)偏慢。近期政策层多次提出“及时发行并使用好超长期特别国债”、“加快专项债发行使用”等要求,后续广义支出有望进一步提速。但主要堵点在于专项债面临项目和审计等制约,地方积极性还有待提振、项目和用途亟待拓宽、审批效率有待提升。
此外,根据8 月21 日21 财经报道,自2024 年6 月以来,特殊新增专项债的发行节奏显著加快,截至8 月20 日,今年已披露35 只此类债券,发行规模超4000 亿元。特殊再融资债虽然不会直接形成基建投资,但有助于改善微观主体资产负债表,同样是广义财政发力的体现。
总体看,7 月狭义财政、广义财政支出均呈一定企稳之势,但收入端继续承压。1-7 月一般公共财政预算赤字规模(实际赤字)为19800 亿,处于近两年同期偏高位(2022、2023 年同期分别为21770 亿、12289 亿)。而考虑地方债+特别国债之后的广义赤字规模约39229 亿,处于近两年偏低位(2022、2023 年同期分别为56445 亿、37260 亿)。
往后看,狭义财政支出韧性有望维持,收入端主要受税收和基本面走势影响。广义赤字前期受制于专项债发行节奏缓慢+土地出让收入持续低迷,后续随着专项债节奏加快,以及可能的财政增量工具,广义财政支出有望延续企稳势头,关注三季度数据和10 月人大常委会窗口期。
对市场而言,企业税收下滑,土地出让收入偏弱,共同映射了当下总需求偏弱的现实,非税收入的增长对微观主体活力也有一定抑制,更关键的是,消费数据和消费税双双走弱,说明地产-财政-需求的反馈链条已经初现端倪。债市面临的基本面核心矛盾未发生实质改变,利率大趋势还未动摇。但短期看,三四季度专项债发行节奏加快+可能的财政工具或许会对债市造成阶段性扰动,叠加届时央行可能“借力”调控长债,需要警惕潜在的扰动。但财政发力的影响仍限于资金面和供求面,趋势性逆转还需要看到更多信号。
风险提示:房地产政策超预期、金融严监管超预期。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