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观察双周报第86期:市场准入“十条”的5个边际变化
事项
8 月21 日,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完善市场准入制度的意见》(又称市场准入“十条”),落实二十届三中全会相关部署,这也是中央层面首次专门就完善市场准入制度建设出台的政策文件。
报告摘要
我国市场准入制度的基本情况介绍
市场准入制度是我国市场经济基础制度之一。2022 年,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完善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社会信用等市场经济基础制度”。
我国市场准入采取全国一张负面清单模式。市场准入负面清单设有禁止准入类、许可准入类两类,清单以外的“可依法平等进入”。
2018 年,我国印发首个全国统一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此后经过几次修订,负面清单中事项逐渐减少,从2018 年版的151 项缩减到2022 年的117 项。
部分领域率先在试点地区放宽市场准入特别措施。自2021 年起,国家发改委选取海南、深圳、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广州南沙等地,持续开展放宽市场准入试点。
市场准入“十条”的5 个边际变化
(一)约束性或边际提升:强化“一单尽列”“不得单外有单”《意见》在第一条中就提到,“由法律、行政法规、国务院决定、地方性法规设定的市场准入管理措施,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规章依法设定的临时性市场准入管理措施,全部列入全国统一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
从主要政策脉络看,此次或是首次明确强调,将上述措施“全部列入全国统一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发改委在此前几版《市场准入负面清单》说明中,相关表述是,“列入清单的市场准入管理措施,由法律、行政法规、国务院决定或地方性法规设定,省级人民政府规章可设定临时性市场准入管理措施”,并未特意做出强调。
(二)约束性或边际提升:“加强金融行业准入监管”《意见》提出要“加强金融行业准入监管”。2020 年下半年左右开始,金融业准入约束边际增强。当年9 月开始,金融控股公司、消费金融公司等金融机构准入门槛先后提高。去年中央金融工作会议进一步明确“要提高准入门槛”,“对中小金融机构要严格准入标准和监管要求”。
(三)约束性或边际提升:监管垄断行业向上下游竞争环节延伸《意见》提出,“对经营自然垄断环节业务企业开展垄断性业务和竞争性业务的范围进行监管,防止有关企业利用垄断优势向上下游竞争性环节延伸或排除、限制上下游竞争性环节的市场竞争”。去年中央深改委会议已审议通过相关文件,特别提到“电力、油气、铁路等行业”。
(四)促进性或边际提升:“有序放宽服务业准入限制”分类施策。首先,“对不涉及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可以依靠市场充分竞争提升供给质量的服务业行业领域逐步取消准入限制”。其次,“对涉及重要民生领域的教育、卫生、体育等行业,稳妥放宽准入限制,优化养老、托育、助残等行业准入标准”。
(五)促进性或边际提升:“优化新业态新领域市场准入环境”《意见》“首次”聚焦10 个细分行业,即“深海、航天、航空、生命健康、新型能源、人工智能、自主可信计算、信息安全、智慧轨道交通、现代种业”。
未来新业态新领域将“加大放宽市场准入试点力度”。过去一段时间,国家已在海南、深圳、浦东新区、广州南沙、安徽合肥等地试点。未来一段时期,或仍以试点形式加快推进,国家发改委表示将“在深海、生命健康、新型能源、人工智能等领域再推出一批市场准入特别措施”。
8 月下旬政策跟踪:重点关注两点——对内,稳增长政策相继落地;对外,我国与美俄越非等互动增多。
(一)稳增长方面,主要涉及三方面:
1)央行、财政部相继表态。央行,8 月29 日,央行召开专家学者及金融企业负责人座谈会,“继续坚持支持性的货币政策立场,加强逆周期调节……同时,研究储备增量政策举措”;9 月5 日,央行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提出,“降准降息等政策调整还需要观察经济走势……目前金融机构的平均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大约为7%,还有一定的空间”。财政部,8 月31 日,财政部发布2024 年上半年中国财政政策执行情况报告,提到“推动坚定不移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但同样要求地方“坚决防止超财力出台政策、新上项目”。
2)“两新”配套政策陆续落地。8 月下旬,能源设备、船舶、家电等领域配套政策近期密集出台;同时财政部在2024 年上半年中国财政政策执行情况报告中提到,“通过增规模、降门槛、扩范围、简流程,优化设备更新支持方式”。
3)核电核准机组数量创纪录。8 月19 日,国常会决定核准江苏徐圩一期工程等五个核电项目,共涉及11 个机组,项目总投资超过2000 亿元。
(二)外交方面,近期与俄罗斯、美国、越南、非洲互动增多。
1)俄罗斯:8 月20 日,总理对俄罗斯联邦进行正式访问,双方联合公报中提到“在航运开发、航行安全、极地船舶技术和建造方面加强合作”。
2)美国:8 月29 日,总书记会见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沙利文,沙利文表示“拜登总统期待不久能有机会再次同主席沟通”。
3)越南:8 月19 日,总书记同越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苏林会谈,总书记提出要“加快推进铁路、高速公路、口岸基础设施‘硬联通’”。
4)非洲:9 月4 日至6 日,中非合作论坛在京举行。总书记提出,“未来3 年,中国政府愿提供3600 亿元人民币额度的资金支持”。
8 月下旬,其他值得关注的政策:
(一)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将于9 月10 日-13 日举行。议程包括:审议国务院关于今年以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关于今年以来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关于2023 年度政府债务管理情况的报告等。
(二)改革开放:多项政策正在落地中。
1)二十届三中全会分工方案、自贸区相关文件审议通过。8 月29 日,深改委会议审议通过《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贯彻实施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重要改革举措分工方案》、《关于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的意见》等文件。
2)对外开放:8 月19 日,国常会审议通过《关于以高水平开放推动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和《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24 年版)》。
3)市场准入:8 月21 日,中办、国办出台关于完善市场准入制度的意见,“加强金融行业准入监管”、“前瞻性部署新业态新领域市场准入体系”,“有序放宽服务业准入限制”。
4)财税改革:8 月31 日,上半年中国财政政策执行情况报告在深化财税体制改革部分,提到消费税、个税、财产税、增值税、资源税、环境保护税等税种。
(三)监管与化险:涉及金融、地方债务、地产。
1)金融:涉及中小金融机构化险、涉刑案件管理、立法工作、行业文化建设。
8 月21 日,金融监管总局表示,中小金融机构不要“盲目追求过快的速度、过大的规模、过于复杂的业务”。9 月1 日,证监会副主席表示,将“纠治拜金主义、奢靡享乐、急功近利、过度投机、‘炫富’等不良风气”。9 月6 日,国家金融监管总局修订《金融机构涉刑案件管理办法》,提出“强化重大案件处置”、“切实提高违法违规成本”。9 月6 日,司法部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将加快修订银行业监督管理法等金融领域的法律法规……有关部门正在抓紧研究起草金融法草案”。
2)地方债务:8 月31 日,2024 年上半年中国财政政策执行情况报告提到“坚决遏制化债不实和新增隐性债务”、“加快压降平台数量和隐性债务规模”。
3)地产:8 月23 日,住建部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有力有序推进现房销售”,“研究建立房屋体检、房屋养老金、房屋保险制度”,“对于资不抵债的项目,加快推进项目开发企业破产重组或清算”。
风险提示:政策更新不及时。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