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8月物价数据点评:价格涨跌的信号
核心观点
8月核心CPI同比进一步降至0.3%,说明宏观底层逻辑没有大变化。这次我们关注CPI和PPI反映的结构性特征。
1、CPI中偏强的是食品价格(蔬菜)以及部分民生服务消费支出,例如医疗服务、教育服务和家庭服务。
2、PPI中偏弱的是高耗能行业价格(例如黑色系价格大幅下降),偏强的是部分技术密集型行业(例如飞机制造和工业机器人)。
3、PPI中具备韧性是公用事业领域,8月水、电、燃价格环比均走强。
8月物价结构性涨跌,为我们指出三条线索:
线索一,经济增长新旧动能切换特征明显,高端制造业是当下宏观亮点。
线索二,外需回落拖累制造企业生产量价。
线索三,整体偏弱的居民消费中,食品、医疗服务、教育服务反而显现出价格刚性优势。
信息或事件
9月9日,统计局发布8月通胀数据。8月CPI同比0.6%,PPI当月同比-1.8%。
简评:
一、8 月物价总体延续走弱趋势,核心通胀同比降至历史偏低。
先看居民终端消费物价,食品价格连续第二个月推升CPI 同比。
8 月份,受高温多雨天气等因素影响,全国CPI 环比季节性上涨,同比涨幅继续扩大。食品价格上涨2.8%,影响CPI 同比上涨0.51 个百分点,鲜菜、鲜果、猪肉项仍是主要的正项拉动。
非食品项价格还是延续弱势。8 月工业消费品价格服务价格同环比走弱;其中,燃油汽车价格同比下降6.4%,降幅扩大;飞机票和宾馆住宿价格分别下降11.9%和3.6%。
核心CPI 同比还是来到了历史偏低水平,其中环比触及近10 年历史同期低位。
8 月核心CPI 同比再度放缓至0.3%,剔除疫情扰动,0.3%的核心通胀同比几乎为历史新低。
临近开学,出游需求回落,飞机票和旅游价格环比季节性下降5.1%和0.7%。叠加燃油汽车价格降幅继续扩大(同比下降6.4%),核心CPI 环比(-0.2%)触及近10 年历史同期的低位。我们计算7-8 月核心CPI 的环比均值,仍显著低于往年同期均值。
二、8 月物价容易被忽略的一个事实,居民刚性支出消费价格偏强。
除了蔬菜等食品项,因天气因素,7-8 月价格走高,近期居民支出中的刚性板块,价格也在持续上行。
7 月30 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要以提振消费为重点扩大国内需求,经济政策的着力点要更多转向惠民生、促消费,明确把服务消费作为消费扩容升级的重要抓手,支持文旅、养老、育幼、家政等消费。
8 月部分民生服务消费表现相对有刚性,医疗服务、教育服务和家庭服务价格分别上涨1.9%、1.7%和1.6%。
三、PPI 工业生产价格的结构性特征,清晰指向三条经济线索。
8 月PPI 环比跌幅走扩,同比读数走弱。背后的价格结构性特征明显,清晰指向三条经济线索。
线索一,经济增长新旧动能切换特征明显。
8 月高耗能行业价格价格大幅下降是PPI 环比跌幅进一步走扩的主要原因。其中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价格下降4.4%,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价格下降2.3%,石油煤炭和其他燃料加工业价格下降2.0%,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价格下降0.9%,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价格下降0.7%。
反观部分技术密集型行业,PPI 生产价格环比价格仍录得上涨。其中飞机制造业价格上涨2.1%,工业机器人价格上涨0.8%。
线索二,出口外需回落对于高端制造业行业生产价格负向拖累显性化。
我们在《平庸的价格周期》(2024 年6 月)中已提示,若三季度出口动能边际走弱,中下游生产价格将面临更大的调整压力。
进入8 月,海外市场波动加大,外需指标和最新的出口高频均指向出口出海链景气回落,体现在行业生产价格上,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价格,汽车制造业价格同比表现延续5 月以来的偏弱表现,环比维持在负值区间。
线索三,近期公用事业领域相关价格弹性增强。
今年3 月,《关于2023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4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提出,有序推进水电气热等公用事业和公共服务价格改革。8 月水、电、燃价格同、环比均有修复,公用事业的价格弹性有所增强。
我们在《关注上游涨价潮》(2024 年4 月)中提示,水电燃气调价等涨价现象,会导致工业企业利润向上游倾斜的变化。基于公用事业涨价当前处于初期阶段,仍需对这一趋势保持关注。
风险分析
消费复苏的持续性仍存不确定性。今年以来,居民消费开始回暖,但恢复水平有限,未来延续低位震荡,还是能继续向常态化增速靠拢,仍需密切跟踪。消费如持续乏力,则经济回升动力受限。
地产行业能否继续改善仍存不确定性。本轮地产下行周期已经持续较长时间,当前出现短暂回暖趋势,但多类指标仍是负增长,未来能否保持回暖态势,仍需观察。
欧美紧缩货币政策的影响或超预期,拖累全球经济增长和资产价格表现。
地缘政治冲突仍存不确定性,扰动全球经济增长前景和市场风险偏好。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