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社融数据点评:结构分化十分明显
事件:2024 年9 月13 日央行公布最新金融数据,2024 年8 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30298 亿元,比上年同期少增981 亿元;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398.56 万亿元,同比增长8.1%(前值8.2%)。
尽管政府债券的发行节奏显著加快,然而经济体系内的自发性融资需求仍疲软,信贷、企业债券以及非金融企业的股权融资均为拖累项,最终导致新增社融同比少增:
新增信贷规模再次承压。社融口径下,8 月新增信贷10441 亿元,同比少增2971 亿元,上个月同比多减1172 亿元,信贷增长仍在走弱。
结构上(金融机构口径),信贷少增压力主要源于居民端,且长短端均有体现。居民贷款增加1900 亿元,同比少增2022 亿元(多减93 亿元),其中短贷同比少增1604 亿元(多减821 亿元),可能与居民端消费有关(如中秋消费),据环球网消费报道,今年中秋与去年同期相比,白酒市场销量出现了明显的下滑;据第一财经报道,月饼市场也遭遇了“寒流”。中长期贷款增加1200 亿元,同比少增402 亿元(多增772 亿元),一方面是当前地产政策效果更多是托而不举,据中房网,8 月各地房地产调控政策共65 条,其中56 条为宽松性政策,但政策趋向宽松尚不足以逆转当下情况,2023 年8 月末30 大中城市商品房成交面积(4 周移动平均)同比为-21%,而7 月末时为-21.3%,基本不变,另一方面,在地产销售情况和上个月基本持平的情况下,居民中长期信贷少增,或说明提前还贷现象仍在延续,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司长邹澜在9 月5 日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受银行存款向资管产品分流、银行净息差收窄等因素影响,存贷款利率进一步下行还面临一定的约束。
企业贷款需求波动较小。8 月企业新增贷款8400 亿元,同比少增1088 亿元(少增1078 亿元)。其中短贷同比多减1499 亿元(1715 亿元);中长期贷款同比少增1544 亿元(1412 亿元)。不过需要注意的是,企业债券和股权等直接融资规模均承压,8 月企业债券同比少增1096 亿元(多增746 亿元);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同比少增905 亿元(555 亿元)。此外,8 月企业票据融资同比多增1979 亿元(1989 亿元),较为稳定。
8 月政府债券发行是社融最主要的支撑项,后续新增债务资金有望逐渐落实为实物工作量。社融口径下,8 月政府债券新增规模为16130 亿元,同比多增4371 亿元(2772 亿元)。值得注意的是,当前新增债务资金可能尚未完全转化为支出,8 月财政存款同比多增了5675 亿元。
表外三项同比增幅收窄。8 月表外三项合计增长1161 亿元,同比多增156 亿元(少减969 亿元)。其中,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是同比变化幅度走弱的主要原因,同比少增478 亿元(少减888 亿元);信托贷款同比多增705 亿元(多减256 亿元),为主要支撑;委托贷款同比少增71 亿元(多增337 亿元)。
M1 同比降幅扩大,M2 同比涨幅不变。8 月M1、M2 同比增速分别为-7.3%和6.3%(-6.6%、6.3%),M1M2 剪刀差扩大至-13.6%(-12.9%)。8 月企业存贷款规模均收缩,非金融企业存款增加3500 亿元,同比少增5390 亿元(多减2500 亿元),同时“存款搬家”现象变得更加明显,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同比多增13622 亿元(3370 亿元)。
总体来看,8 月社融总量上承压,但更重要的是结构分化十分明显,主要由政府债券支撑,内生融资需求较为有限。展望后续,货币端仍需要总量上的政策支持,通过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灵活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有助于保持货币信贷总量合理增长,推动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支持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
经济复苏不及预期的风险;海外货币政策超预期紧缩的风险。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