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报告:如何看经济趋势与资产配置
CPI 上升的原因是鲜菜鲜果,原因应该和今年的涝害有关,农产品历来怕涝不怕旱,今年7 月21 日至8 月10 日,我国共有85 个国家级气象观测站累计降雨量打破历史纪录,这对农作物供应压力不言而喻,但好在这个压力是季节性的,影响不会长期化。
生猪从今年3 月开始进入补栏状态,这对当前生猪价格存在压力,猪肉价格在今年7 月见顶后,可能会进入到一个降价阶段。当然,近期市场普遍都在讲述肉类消费降级的故事(消费者减少偏贵的牛羊肉消费,以猪肉消费替代),但一旦这个消费转移推动了生猪集中补栏,那这个供给的变化会成为更决定性的因子。
涨价更多是暂时性的,降价则是周期性的,在流动性梗阻的状态下,PPI的回落看起来更具持续性,从这些迹象看,通缩是更值得我们戒备的状态。
金融数据依然在验证流动性梗阻这个问题的持续性,问题的核心是,现在的资产价格下行在严重拖累居民和企业的资产负债表,大多部门的资产负债率在被动上升,如果这个预期存在显著惯性,那降负债将成为大家的不二选择。
地产的确出现了些许亮点,比如单月口径的地产投资及地产销售增长速度都在年内偏高的位置,后续如果地产持续纠偏,将成为经济为数不多的可以依赖的支持力量,但目前我们的担心有二,一是从新开工的轨迹看,这个纠偏的斜率正在趋缓,二是占比更大的期房销售在后面可能会面临更大的压力。
消费的表现理应在我们预期之内,消费是各个力量中最能体现市场长期意志的东西,目前看,仅从资产降价的事实看,消费不会成为稳定全局的先锋军,如果后续可能出现一些变化,消费也是偏滞后的。
从经济全局来讲,Q3 的表现大概率不如Q2,但降幅应该不大,当前的经济形势变化并没有太快,然而,在单季突破5%这个年初设定的任务红线后,今年完成经济增长任务的目标正在变得更加严峻。
资本市场风险偏好的下降是与基本面共势的,包括债市的上涨、上证指数的下跌、玻璃、纯碱这些跟地产相关的品种持续降价,往后来看,risk-off依然是一个更为顺畅且确定的配置方向。
美国的降息对除美债外的各个资产来说,更多是锦上添花,不会推动资产风格出现显著变化,看起来美国降息是个显著信号,但在资本项及汇率形成没那么开放的现实下,这个意义不必过度联想。
风险提示:地缘政治冲突超预期,全球经济下行超预期,宏观政策不及预期等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