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宏观研究 财税重塑系列之二:财政收支缺口还有多大?

财税重塑系列之二:财政收支缺口还有多大?

宏观研究 91

在经济恢复基础尚不牢固,叠加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部署之下,财政政策效力的发挥,相比于年初确定的预算目标,尚存在着一定的距离。那么,财政收支当前究竟处于怎样的水平?缺口又可能将通过哪些方式进行弥补呢?

    财政收支进度几何?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方面,收入进度创2017 年以来同期次低水平,增速低于预算目标5.9 个百分点。从趋势来看,年初经济修复态势向好,财政收入增速同步上行,二季度以来,经济修复动能放缓,税收收入承压,财政收入增速趋于回落,在税收收入下滑的同时,非税收入表现偏强。从税收结构看,仅消费税和进口环节税收录得正增长,而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同比均下滑。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方面,支出端受收入拖累但仍保持一定强度,前7 个月财政支出进度略低于往年同期平均水平。

财税重塑系列之二:财政收支缺口还有多大?

    从支出节奏看,年初进度较快,5 月以来,随着资金拨付完毕,叠加收入端承压,支出增速趋于回落。从支出的投向看,社保就业支出占比抬升,而基建支出占比回落。政府性基金收支方面,土地出让收入增速不断下探是政府性基金收入的主要拖累,在收入端的拖累下,叠加专项债发行进度偏缓,政府性基金支出进度也偏缓,不过支出端整体略强于收入端。

    政府融资是快是慢?整体来看,今年公共财政赤字使用进度较快,处于2017 年以来同期次高位,反映出减收背景下仍保持了一定的支出力度,主要来自国债净融资规模高增的带动。今年专项债发行进度偏缓,前8 个月发行进度创2019 年同期次低水平,不过,8 月以来发行进度明显加快,有望对后续政府性基金支出构成支撑。结构上主要有两点变化,一方面,特别国债资金支持范围扩大,加力支持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另一方面,专项债或加大对化债的支持,7 月以来,未披露“一案两书”的特殊新增专项债密集发行,不排除与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有关的可能,一定程度或导致广义财政对基建投资的拉动系数下降。

    财政收支缺口还有多大?今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持续偏弱,参考往年收入完成进度,至年末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缺口或近9000 亿元;短期来看土地市场或依然偏冷,政府性基金收入大概率保持在两位数的负增水平,-10%的增速对应的歉收规模约7000 亿元。考虑到两本账合计的收入缺口约1.6 万亿元,存量政策加速落地以及增量政策出台的必要性仍强。首先,年内国债净融资和地方债发行合计仍有近2.9 万亿元的额度;其次,2023 年末国债仍有超过8000 亿元的余量空间,全国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结存空间还有14301 亿元,在必要时可使用政府债务限额空间进行国债发行操作。再次,需要加大国企、央企的利润上缴规模。最后,年内财政政策的加码空间仍可期待,类财政工具(政策性银行信贷、开发性金融工具)有待使用。

    风险提示:政策变动调整超预期,经济恢复不及预期,历史经验失效

机构:财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陈兴/谢钰 日期:2024-09-17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