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宏观研究 宏观深度报告:第二次城镇化的梦想与现实

宏观深度报告:第二次城镇化的梦想与现实

宏观研究 79

第二次城镇化:从“土地城镇化”到“人口城镇化”1、近年来我国城镇化速率放缓,但2029 年仍较大概率完成70%目标。2020 年以来疫情约束人口流动,叠加房地产市场持续调整、总人口正式进入负增长,2021-2023 城镇化率年均仅增加0.8 个百分点。假设自然城镇化率在该基础上每年递减5 个BP,测算2029 年将达到69.9%。

    2、全球复盘来看,城镇化率降速时点集中于70%-75%。降速时点与老龄化负相关,即老龄化对应投资和住房需求减少、城镇化降速时点提前,我国老龄化率在2023 年已达到14.3%,因而《通知》应并非逆势加速自然城镇化,其增量含义在于“流动人口市民化”,2023 年我国常住人口和户籍人口城镇化率的轧差达17.9%,这一轧差收窄将显著拉动消费增长。《通知》旨在通过制度改革改善和解决当前“流动人口市民化”存在的三大不平等问题。

宏观深度报告:第二次城镇化的梦想与现实

    “流动人口市民化”:2024-2029 或年均拉动GDP 5000-10000 亿元第一次城镇化是“土地”的城镇化、主要拉动投资;第二次城镇化是“人口”的城镇化,主要拉动居民消费、住房消费和公共消费(服务),测算最大潜在空间合计8.8-9.9 万亿元。假设2024-2029 年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的轧差收窄2-4 个百分点,则年均拉动经济5242-10483 亿元、占2023 年GDP0.4%-0.8%。

    1、居民消费:学术研究指出转换城市居民身份可能拉动人均消费27%-30%,我们测算农民工真实消费倾向约53%(接近国研中心的50%),则其消费倾向提高至城镇居民的64%将贡献增量1.4 万亿元,考虑收入增长后潜在空间约为2.6-3.7 万亿元, 2024-2029 或年均拉动居民消费1336-2672 亿元。

    2、住房需求:我国“土地城镇化”明显快于“人口城镇化”,商品住宅面临较大的库存去化压力,因而对房地产投资的拉动可忽略不计;住房消费方面,假设每年5%由租转购、人均居住面积提升至30 平、房价按9000 元/平计,测算最大潜在空间为3.4 万亿元,2024-2029 或年均拉动住房消费2665-5330 亿元。

    3、公共消费:2020 年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课题组统计,平均一个农民工进城落户需要增加政府支出约为11 万元,我们假设边际成本为10%即1.1 万元/人,则最大潜在空间为2.8 万亿元,2024-2029 或年均拉动公共消费支出1241-2482亿元。

    第二次城镇化的现实掣肘:关于就业、收入与保障伴随制造业转型升级和培育新质生产力,以及2021 年以来房地产行业调整,如何吸纳从传统制造业和建筑业流出的农民工成为一个关键问题。我们基于“加权平均受教育年限、就业吸纳能力”的二维框架筛选了应予以扶持扩张的服务业:(1)对于农民工,应扶持较低受教育年限和较高就业吸纳能力的行业:包括水利环境公共设施、住宿餐饮、交运仓储邮政等;(2)对于高校青年,应扶持较高受教育年限和较高就业吸纳能力的行业:包括教育、卫生、公共管理、科研技术服务、租赁商务服务等。

    政策建议:社会保障与定向收入政策、加大公共消费支出、配合收储去库存在《通知》提及的政策规划以外,我们给出了三条建议:(1)完善社会保障,扩大财政支出用于定向的收入性政策。包括加大农户市民化奖补、改革最低工资标准、完善农民工就业补贴、稳就业职业技能培训等,以及探索宅基地使用权的流转、抵押、自愿有偿退出等增加农户财产性收入。(2)加大公共消费支出和投资,推动公共服务均等化,适度扶持“平均受教育年限、就业吸纳能力”框架筛选出的服务业;(3)配合收储政策协同解决房地产库存问题,例如宅基地置换保障房等创新措施。

    风险提示:政策力度不及预期,美国经济超预期衰退。

机构:开源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何宁/陈策 日期:2024-09-18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