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宏观研究 宏观经济专题:财政缺口三问

宏观经济专题:财政缺口三问

宏观研究 144

  看总量,全年财政缺口有多大?——或超2 万亿截至7 月,全国公共财政收入和政府性基金收入均与预算目标存在一定差距。全年压力有多大?——我们测算全年财政收入较年初预算目标约有超2 万亿缺口。

      (1)第一本账收入距完成目标有一定差距,缺口在1.1-1.3 万亿。年初财政预算安排全国财政收入同比增长3.3%。而1-7 月全国公共财政收入同比下降2.6%。

      若(1)以当前收入增速外推全年,公共财政收入全年缺口约为1.29 万亿;(2)根据历年前7 个月的平均进度推算,全年收入缺口约为1.1 万亿元。

      (2)第二本账收入缺口大概1.3 万亿左右。年初安排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同比增长0.1%。但1-7 月政府性基金收入仅完成预算目标的33%,收入同比下降19%,若以当前增速外推,则全年约完成预算的81%,缺口在1.3 万亿左右。

      总体看,2024 年财政收入缺口约2.3-2.6 万亿,压力接近2022 年,超过2023(2023年缺口共约8000 亿)。

      寻方式,财政缺口如何弥补?——调入、减支、增赤字(1)首先,加大中央预算稳定调节基金及其他预算资金、结转结余资金的调入力度。历史上减收压力较大的年份,财政从预算稳定调节基金和其余两本账调入资金,以及使用结转结余资金规模显著增加,以确保实现赤字平衡。这种办法能够在不增加赤字的情况下,保证相应的支出力度。但调入资金的规模有限,最高的2020 年共调入2.6 万亿元。

      (2)在以收定支的基本原则下,财政收入缺口可能带来支出的削减。2020-2023年,全国实际公共财政支出均未完成预算目标,其中有三年或与收入缩减有关。

      政府性基金支出的缩减或取决于专项债的使用情况,可参考2023 年。2023 年政府性基金收入较预算少7500 亿,但支出少了1.67 万亿,减支规模大于减收。

      (3)增列赤字。历史上还未出现增列赤字弥补一般公共预算短收的先例(2023年增列赤字是因特殊事项,即抗灾救灾)。我们认为,完成经济目标的诉求程度或是为平衡财政而增列赤字的前提。当然,也可以通过准财政等其他方式补充资金缺口。历史经验看,完成经济目标和保证财政支出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7月政治局会议要求“坚定不移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指向财政支出发力必要性提高,为增列赤字提供理由。

      拆结构,弥补财政缺口会调增赤字吗?——有一定必要性,但仍是可选项(1)支出的两本账:一般公共预算重民生,政府性基金重经济建设。财政承压时期,公共财政保刚性政府职能支出重要性或大于保经济建设支出。第一本账中:比较实际与预算支出的区别,政府职能类支出基本能得到保障,其次为社会文教类支出(卫生健康支出、社保与就业、科技支出等实际缺口较小)。经济建设类支出是相对能够“难以确保”的领域。第二本账中:政府性基金对于稳经济、稳投资的作用提高,用于铁路、民航等基础设施建设的占比不断提升。

      (2)全国范围的刚性民生类支出主要由地方政府承担,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和中央转移支付共同对刚性支出进行保障。

      (3)年内调增赤字有一定必要性,但仍是一个可选项。2024 年广义财政发力但效果不显著,下半年头等重要的是已有政策落地见效。而对于减收带来的财政缺口,一方面可以超额调入资金(类似于2019 年超额调入约7000 亿),今年我们判断可能超额调入5000 亿左右;另一方面,是否调增赤字、增发国债是主要的博弈点:若不增发国债,可能需要保刚性支出,而调减建设类支出1 万亿。在这种情况下,若避免对经济造成实质性拖累,可通过准财政等方式补充资金缺口(类似于2022 年)。若增发国债,因对年内效果有限,我们判断规模或不超过一万亿。

宏观经济专题:财政缺口三问

      而更多的财政扩张政策可能给到2025 年。

      风险提示:政策执行不及预期;对政策的研判不全面;经济超预期下滑。

机构:开源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何宁 日期:2024-09-19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