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宏观*货币政策点评:千呼万唤始出来
事件:9 月24 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内容关于金融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情况。具体内容主要包括降准降息、降低存量房贷利率、创设新的货币政策工具支持股票市场稳定发展等。
如何理解本次降准降息。本次降准降息幅度超出以往货币政策力度,整体沿袭了7 月份以来的货币政策方向,其中降准幅度包含近期50bp 及年内可能存在的另外25-50bp,超过年初的50bp,7 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降息幅度为20bp,超过7 月份的10bp,将会带动中期借贷便利利率下调大概在0.3 个百分点,超过7 月份的20bp。
再次启动较大规模降准,主要是出于流动性对冲和降低金融机构长期资金成本的考虑,具体来看:一是年末中期借贷便利到期量较高,相对于央行购债,降准用以置换中期借贷便利更为灵活;二是中期借贷便利操作已由当月15 日调整为25 日,从8 月至9 月的资金价格表现也可以看出每逢这一时段,受到中期借贷便利资金回笼叠加缴税等影响,流动性压力会有所加大,需要更稳定的资金予以对冲;三是如发布会所说,配合其他货币政策工具一起给银行提供低成本的长期资金,与财政政策的实施形成合力。
降息与2023 年模式类似,同样是在下半年稳增长压力加大后,进行的三个月内连续降息。大幅降息20bp,我们认为主要是出于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的考虑,首先稳增长压力加大,实施降息仍有必要,其次引导全社会广谱利率中枢下行,包括银行存贷款利率等。在人民币汇率外部压力明显减轻的情况下,国内政策利率仍有空间。
存量房贷调整对消费具有一定提振作用。按照家庭利息支出减少1500 亿元、今年二季度70%的平均消费倾向(人均消费支出/人均可支配收入)来看,大约能增加消费支出1050 亿元,按2023 年社零47.15 万亿计算,或将提振消费0.2 个百分点。
创设新的货币政策工具。本次还提及“第一项是创设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支持符合条件的证券、基金、保险公司通过资产质押,从中央银行获取流动性,这项政策将大幅提升机构的资金获取能力和股票增持能力。第二项是创设股票回购、增持专项再贷款,引导银行向上市公司和主要股东提供贷款,支持回购和增持股票”,其中第一项的影响在于央行与非银机构之间的沟通加强,提供了缓解非银机构流动性的方式,更好地平衡市场流动性和价格体系,使得利率走廊机制可以更好发挥其政策指示和规范的作用。第二项的影响在于进一步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更有利于提振市场信心。
从市场表现来看,政策对于股市的提振效果较好,债市则是呈现出利多出尽的走势。整体看我们认为本轮政策出台是7 月份货币政策之后的跟进。
对应到央行货币政策而言,国内基本面仍是最为主要的影响因素,利率中枢下行仍是中长期趋势。对应到房贷政策而言,存量房贷利率调整实际力度较去年有所收缩,对房地产市场影响可能有限。
风险提示: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流动性超预期收紧;地产复苏不及预期。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