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开宏观:924一揽子金融政策的深意:稳地产、稳股市、稳经济
9 月24 日上午,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证监会联合出台一揽子金融政策。资本市场反响强烈,当日上证指数和创业板指分别收涨4.15%和5.54%,螺纹钢期货价格上涨3.21%,10 年期国债收益率走高,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走强,反映出市场预期和信心显著提振,看好中国经济前景。
具体来看,一揽子金融政策主要包括三大块:
第一,降准降息,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5 个百分点,下调7 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0.2 个百分点。一方面,当前国内有效需求不足,物价持续低迷,实际利率处于高位,需要支持性的货币政策进一步加大调控力度;另一方面,货币政策空间相对充足,美联储降息减轻了外部掣肘,银行净息差也可通过降准和引导存款利率下行等方式维持稳定。
第二,稳地产政策,包括降低存量房贷利率、加快房地产去库存、缓解房企流动性压力。(1)将存量房贷利率降至新发放贷款利率的附近,预计平均降幅大约在0.5 个百分点左右,有助于减轻居民利息负担,减少提前还贷现象,提升居民消费能力。(2)刺激房地产需求,加快房地产市场企稳回暖:一是降准降息,引导房贷利率下降,预计降幅在0.2 至0.25 个百分点;二是降低二套房最低首付比例至15%,支持改善性购房需求;三是将保障性住房再贷款政策中央行出资比例由60%提高至100%,增强对银行和收购主体的市场化激励,进一步支持地方政府收储存量房。(3)支持房企融资,缓解房企债务和流动性压力:一是将房企存量融资展期、经营性物业贷款等阶段性政策延长到2026 年底;二是支持收购房企存量土地,盘活房企存量资产。
第三,稳股市政策。(1)央行层面,创设了两大全新的支持资本市场的货币政策工具。一是“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该工具与央行票据互换相似,采取“以券换券”的机制,允许非银机构以低流动性的资产作抵押,换入央行高流动性资产(国债、央票),首期额度5000 亿。通过该工具可以盘活证券、基金公司的存量资产,激励其积极参与市场、活跃市场、稳定市场,同时避免非银机构因为流动性问题“套现离场”。二是支持回购、增持股票的“专项再贷款”,该工具与设备更新改造专项再贷款等工具一样,采取“先贷再借”方式,商业银行先给上市公司发放优惠利率贷款,然后向央行获取再贷款资金支持,首期额度3000 亿。“专项再贷款”旨在通过激励相容机制,引导商业银行贷款给上市公司或主要股东,以进行回购和增持股票。和央行直接“下场”买卖股票相比,遵循市场化流程,不会产生道德风险、价格扭曲等问题。
(2)证监会层面,提出进一步支持长期资金入市,鼓励并购重组。即将发布《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的指导意见》和《关于深化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市场改革的意见》完善制度设计。具体举措包括丰富基金产品、降低基金费率等。(3)金融监管总局层面,金融资产投资公司成为银行体系支持创业投资“新抓手”,将通过扩大试点范围、放款投资限制、优化考核的措施,增强支持力度。
值得注意的是,监管部门加强了对未来政策的预期引导,落实了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健全预期管理机制”。例如,央行明确表示:“在今年年内还将视市场流动性的状况,可能择机进一步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25-0.5 个百分点”“下一步,我们也在考虑将指导商业银行完善按揭贷款的定价机制,由银行、客户双方基于市场化原则自主协商进行动态调整”“我们计划互换便利首期操作规模是5000 亿元,未来可视情况扩大规模。只要这个事儿做得好,第一期5000 亿元,还可以再来5000 亿元,甚至可以搞第三个5000 亿元,我觉得都是可以的,是开放的”等。
风险提示:外部冲击超预期、政策传导效果不及预期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