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宏观研究 一揽子金融政策点评:稳经济、稳地产、稳股市、稳预期

一揽子金融政策点评:稳经济、稳地产、稳股市、稳预期

宏观研究 92

  9 月24 日上午9 时,国新办就金融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有关情况举行新闻发布会[1]。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证监会联合发布一揽子增量政策,稳经济、稳地产、稳股市、稳预期。我们预计,财政也有可能出台增量政策,形成合力。

      货币政策进一步降息降准,支持实体经济。央行将7 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下调20 个基点,从1.7%下调到1.5%,预计带动MLF 利率下调大概30 个基点,LPR 和存款利率下调20-25 个基点。一揽子降息政策有助于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同时保持商业银行净息差基本稳定。央行将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5 个百分点,预计带动金融机构加权平均存款准备金率从7%下降至6.6%左右,向金融市场提供长期流动性约1 万亿元。降准有助于维护流动性稳定,为4 季度国债和地方债发行提供资金支持。

      央行和金融监管总局联合出台降低存量房贷利率、统一房贷最低首付比例等五项房地产金融政策,支持房地产市场。

一揽子金融政策点评:稳经济、稳地产、稳股市、稳预期

      降低存量房贷利率有利于降低借款人房贷利息支出。央行将引导商业银行将存量房贷利率降至新发放贷款利率附近,预计存量房贷利率平均降幅大约0.5 个百分点,每年减少家庭利息支出1500 亿元左右。存量房贷利率下调有助于促进居民消费和投资,减少提前还贷行为。

      统一房贷最低首付比例至15%。目前全国首套房最低首付比例已经是15%,此次政策调整将二套房最低首付比例从25%下调至15%。各个地方可以因城施策,自主确定是否采取差别化的安排,确定辖区内的最低首付比例下限。降低二套房首付比例有助于提升二套房购买力,提振房地产市场需求。

      两部门还出台“延长两项房地产金融政策期限”、“优化保障性住房再贷款政策”、“支持收购房企存量土地”三项房地产金融政策。房企存量融资展期、经营性物业贷款等阶段性政策从2024 年12 月31 日延长到2026 年12 月31 日。3000 亿元保障性住房再贷款政策人民银行出资比例从60%提高到100%。研究允许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贷款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市场化收购房企土地,盘活存量用地,缓解房企资金压力。必要时,可以由人民银行提供再贷款支持。

      央行与证监会、金融监管总局协商创设两项货币政策工具,支持资本市场稳定发展。央行首次设立货币政策工具支持资本市场,有助于维护股市稳定,提振投资者信心。

      创设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支持符合条件的证券、基金、保险公司通过资产质押,从中央银行获取流动性。互换便利首期操作规模5000 亿元。符合条件的金融机构可将其持有的债券、股票ETF、沪深300 成分股等资产作为抵押,从央行换入国债、央行票据等高流动性资产,提升资金获取能力和股票增持能力。金融机构通过该项工具获取的资金只能用于投资股票市场。

      创设股票回购、增持专项再贷款,引导银行向上市公司和主要股东提供贷款,支持回购和增持股票。中央银行以1.75%的再贷款利率和100%的资金支持比例向商业银行发放再贷款,商业银行加点0.5 个百分点,以2.25%的利率对客户发放贷款。此项工具适用于国有企业、民营企业、混合所有制企业等不同所有制的上市公司。

      央行对部分政策给出前瞻指引,有助于稳定市场预期。降准政策方面,央行年内将视市场流动性状况,可能择机进一步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25-0.5 个百分点。支持资本市场的货币政策工具未来可视情况扩大规模。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首期操作规模5000 亿元,未来可设立第二个5000 亿元,甚至第三个5000 亿元。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首期额度3000 亿元,未来可以再来3000 亿元,甚至第三个3000 亿元。央行对未来政策方向给出指引有助于提振投资者信心。

      未来财政也有可能推出增量政策,形成合力。今年以来,财政收入下滑且大幅不及预算。1-8 月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下降2.6%,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同比下降21.1%。和预算增速相比,两本账少收入约1.6 万亿元。财政收入下滑给财政支出造成拖累。1-8 月份,两本账比预算少支出约2.4 万亿元。此次出台的降息降准和房地产支持政策有助于提振4 季度增长,资本市场支持政策有助于提振股市和居民财富。一揽子金融政策集中出台体现政策制定者稳增长决心。我们预计,4 季度全国人大常委会也有可能再次追加财政预算、增发国债[2]。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形成合力,将有助于实现全年5%左右的增长目标。

    风险提示:经济下滑,房地产和股市下跌,宏观政策不及预期。

机构:西部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边泉水/刘鎏 日期:2024-09-24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