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研究:货币政策加码助力市场企稳
核心内容
今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请央行行长潘功胜、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局长李云泽、证监会主席吴清出席并介绍金融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会上宣布了一系列货币政策与资本市场结构性政策组合。货币政策主要为以下三个方面,一是降息降准;二是降存量房贷利率,放松二套房首付比例限制,提高保障性住房再贷款的央行资金比例至100%;三是创设支持股票市场的货币政策工具。我们认为此次出台的货币政策是中国经济和资本市场的一场及时雨。
过去3 年时间里,中国的房地产市场、股票市场出现了普遍的、幅度不小的下滑,大多数居民财富明显缩水,就业市场的不景气又导致居民收入的不确定性增加,而居民杠杆的大头——存量房贷并没有显著减少,杠杆率被动抬升,今年6 月居民部门杠杆率63.5%,较2021 年底的61.9%进一步上升,居民财务杠杆的压力传导到经济领域就是消费、投资的放缓。而全国房贷利率的政策下限的放开进一步拉大了新老房贷的利差,居民不论是攒钱还贷还是处置房产,都不利于当前经济的修复,调降存量房贷利率势在必行,央行表示未来存量房贷利率平均下降幅度在0.5 个百分点左右,远高于之前LPR 每次10-20bp 的调降幅度,可见央行维稳经济的决心。
房地产市场的下滑不仅造成居民部门财务状况恶化,依靠土地出让金的地方政府债务更是难以为继。今年1-8 月土地出让金收入在去年已经下滑了20%的情况下继续下滑25%。地方财政需要结构化改革才能走出债务泥潭,但这个过程也必须辅以宽松的货币政策,以时间换空间,避免猛烈的去杠杆。潘行长表示近期将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5 个百分点,年内择机进一步下调0.25-0.5 个百分点,7 天逆回购利率从目前的1.7%调降至1.5%,有望带动MLF 利率下行30BP、LPR 和存款利率下行20-25BP 不等,为化解债务压力提供了良好环境。
房地产市场深陷负反馈螺旋仍然是当前中国经济的主要症结,需要形成强大的买方力量才能扭转房市的低迷。在房价下跌的过程中,居民主动加杠杆的空间有限,需要国家出手救市。央行行长潘功胜表示,5 月份创设的3000 亿元保障性住房再贷款的中央银行资金的支持比例将由原来的60%提高到100%。保障性住房再贷款利率是1.75%,未来仍有降低的可能,根据中房网数据,2024 上半年一、二、三四线城市租金回报率分别为1.79%、1.92%和2.46%,1在良好运作的情况下,地方国企收储商品房用于出租的收益已经可以覆盖资金成本。不过3000 亿规模较小,实际作用有待观察。
央行的前两项政策主要是通过信贷渠道,第三项首次创设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支持资本市场,则是打通了央行向资本市场投放流动性的通路,5000 亿“互换便利”不但给出金融机构加杠杆的操作方式,以央行作为对手方,暗示了当前点位上央行对于沪深300 等资产中长期配置价值的认可度。3000 亿“回购增持再贷款”用于上市公司大股东回购或增持股票,利率低至2.25%,理论上只要ROE 高于该水平, 上市公司就有贷款回购的动力,总体上有助于提高上市公司回购股票的积极性,改善股市流动性水平。并且,据潘行长表示,以上的5000 亿和3000 亿只是首期。
对于股市而言,央行创设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对于改善股市流动性有积极意义,9 月24 日主要指数涨幅都超过3%,显示了市场参与者对该政策的认可,但内需改善仍需要时间,外需则存在美国大选等不确定性。但基本面亟待改善的现实又将催生政策加速发力,A 股有望震荡上行。
对债市而言,由于前期对降息降准及调降存量房贷利率等政策预期较为充分,加上后续财政可能加码,利好落地以及止盈压力之下债券利率短期有上行压力。但在房地产未扭转、物价仍偏弱、总需求不足等问题没有趋势性改变的情况下,后续仍会降息降准,利率中枢趋于下行。
风险提示:政策理解和解读不到位,政策推进不及预期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