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观跟踪系列报告:用电“效率调整” 透视经济增长?
用电量能否有效跟踪经济增长?经效率调整后的用电量与GDP 增速走势一致。
居民用电并不是导致用电量与GDP 增长差异的来源,更多是由于产业用电效率的改变,二产单位用电量下滑,三产单位用电量却上升。剔除居民用电后,全社会用电量与GDP偏差进一步扩大。拆分产业看,2019-2024 年前半年,二产单位生产用电量减少1.8 度,使其在生产用电中的占比相应缩减2.8pcts;三产单位生产用电量则增加0.7 度。
通过对用电量进行效率调整,调整后的指标能够有效跟踪GDP“月度变化”。将各产业经效率调整后的生产用电量增速加权汇总,得出全口径的生产用电指标,该指标围绕GDP同比波动。2024 年Q2GDP 当季同比为4.70%,效率调整后的生产用电量同比为4.8%,二者近乎一致。相比之下,未效率调整的生产用电量同比为6.6%。
如何优化二产用电量?剔除用电效率的变化,二产用电向增加值增速趋近。
高耗能产业用电占比下滑,是推动二产用电效率上升的原因之一。高耗能行业用电占第二产业比重超六成;但近期产业用电占比有所下滑,由2019 年的62.7%减少至2024年7 月的61.9%;具体行业中,黑色加工、有色加工等行业用电占比分别较2019 年减少1.5、0.8 个百分点至2024 年7 月的10%、6.7%。
受益于已完成的节能改造,高耗能产业的单位用电量也有降低,进一步带动二产用电效率提升。虽然电气机械、汽车、计算机通信等行业生产增长较快,但单位生产用电量有所提升。对比之下,高耗能行业经过产能改造、单位生产用电量在下降,2024 年7 月,高耗能行业单位生产用电量较2019 年减少2.7 度电。
调整行业用电效率变化后,工业、建筑业生产用电量向增加值增速趋近。首先以2018年为基期,将各行业单位生产用电量的定基指数作为行业能耗调整系数;其次利用各行业的能耗调整系数,将行业用电量转换为单位能耗不变情况下的用电量,调整后的工业、建筑业用电量与对应的生产增加值同比增速趋近。
三产用电效率调整的意义?构建全口径服务业增加值拟合指标,填补月度跟踪空缺。
目前宏观指标体系中,并不存在类似工业增加值、可直接跟踪服务业增加值月度变化的指标,而经效率调整的第三产业用电量与增加值增速较为一致。服务业生产指数不适合直接跟踪全口径服务业增加值月度变化;对三产用电效率调整后,该指标与三产增加值变化近乎一致;2024 年上半年调整后用电量同比为4.9%,与4.5%三产增加值同比接近。
气温升高、居民出行增加使生活性服务业用电效率回落,且出现替代居民用电的情况。近年全国平均气温高于过往,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生产能耗有所增多,2024 年前半年单位生产用电量较2019 年分别增加6.2、10.8 度;另外,居民出行增加,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用电高增的同时、一定程度上替代了居民用电。
而生产性服务业的用电效率有所提升,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生产性服务业已经历大规模产能改造。2020-2022 年,信息技术服务业的设备工器具投资年复合增长率达10.5%,明显高于其他行业,透露出信息技术服务业也经历了大规模设备改造。2024 年前半年信息技术服务业用电效率明显提升,单位生产耗电量较2019 年减少3.7 度电。
风险提示:经济复苏不及预期,异常天气增多,产能利用率变化。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