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专题研究:评估“9·24”货币政策组合拳
今日(9 月24 日)上午9 点,央行、金融监管总局、证监会主要负责人出席国新办新闻发布会。本次“非常规发布会”的稳增长、稳市场政策的决心和力度超预期。发布会上,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罕见“预告”了此后还可能有降准及支持资本市场相关政策,政策立场鲜明。发布会后,市场表现积极。
本文梳理本轮政策的宏观影响,潜在的后续政策,及政策效果的主要观察点。
1. 总量货币政策层面,央行宣布全面降准50 个基点,预计释放流动性约1 万亿元。目前市场流动性相对充裕,降准边际影响有待观察。同时,央行宣布下调7 天逆回购操作利率20 个基点至1.5%;并下调存量房贷利率约50 个基点至新增房贷利率水平。调降存量房贷利率有望每年减少居民房贷支出约1,500 亿元,约占居民月供支出的4-5%、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年度社零的约0.3%,有望减少刚性支出,缓解还贷压力。
2. 结构性政策层面,稳定资本市场、提振地产需求、缓解开发商现金流压力等方面均有举措。其中,创立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统一降首付比例至15%等政策的边际效果可能更为明显。
首先,支持资本市场领域,央行首度推出两个创新工具,包括股票回购增持专项再贷款(首批3,000 亿元),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首批5,000 亿元)。其中,再贷款工具的操作机制更为明晰,后者的执行细节的效果仍待观察。1)股票回购增持专项再贷款旨在引导商业银行向上市公司和主要股东提供贷款用于回购和增持上市公司股票。再贷款利率1.75%、商业银行贷款利率加点50 基点为2.25%(低于今日沪深300 指数3%的股息率),第一期额度3,000 亿元。再贷款工具将带动基础货币扩张,改善股票市场供需平衡。2)互换便利支持符合条件的证券、基金、保险公司通过债券和股票ETF 等资产进行质押,换入国债、央票等高流动性资产,首期操作规模5,000 亿元,不增加基础货币。
此外,地产相关金融政策进一步放松:全国层面的二套房贷款最低首付比例从25%下调到15%,由此,北京和上海的首套/二套房的首付将有5、15-20 个百分点的下调空间;我们估算房贷支出占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有望降至2017 年的水平;首付占收入比例或将降至历史最低水平。
3. 除上述针对地产市场的总量和定向货币政策调整之外,地产政策在去库存,边际缓解开发商现金流压力方面边际加码:1)3,000 亿保障性住房再贷款中央行的资金支持比例将由60%提高至100%。2)年底前到期的经营性物业贷款和“金融16 条”这两项政策文件延期到2026 年底。
如何评判政策效果?我们维持此前的框架,首先,我们将观察社融增长、尤其是票据外的社融增长是否有效回升,同时,我们将关注财政支出增速来判断财政是否有效宽松。此外,地产成交是否明显回升,是判断居民的通胀和收入增长预期、以及地方财政是否明显修复的有效“风向标”之一。
风险提示:政策落地效果不及预期,地产周期加速下行。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