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宏观研究 9月政治局会议点评:稳信心、稳市场、稳经济

9月政治局会议点评:稳信心、稳市场、稳经济

宏观研究 77

  事件描述

      9 月26 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部署下一步经济工作。

      事件评论

      21 世纪以来,首次在9 月讨论经济形势。在政治局会议的历史上,讨论经济形势的会议一般是4 月、7 月、12 月,十八届、十九届中央政治局会议期间有部分年份在10 月召开过经济形势分析为主题的政治局会议。但此次2024 年9 月的政治局会议,是有记录可查的2000 年以来首次在9 月召开以“当前经济形势”为主题的政治局会议。这反映出,二十届三中全会以来,党中央对于短期经济形势的关注度日渐提升,加码逆周期调节的动力日益增强。

      积极的政策表态,比5%的增速更重要。相比于今年7 月政治局会议,9 月的表态更加积极,9 月会议明确提出“要加大财政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加大力度”的表述比7月“加强逆周期调节”更明确。会议更进一步提出“加力推出增量政策,进一步提高政策措施的针对性、有效性”,并直接点明“各地区各部门…干字当头、众志成城…广大党员、干部要勇于担责、敢于创新,在攻坚克难中长本领、出业绩”。这反映出,从制定政策环节到落实政策环节,全链条进入加速加力模式。政策向上发力的积极态度,奠定了未来经济景气向上的基础,“5%”的全年增长目标能否达成对市场的影响或变得十分有限。

      增量政策精准抓药,聚焦地产、资本市场和就业。此次会议明确提出的增量政策,主要集中在压力较大的三个领域:地产、资本市场、就业。地产方面,提出“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但具体政策目标是稳住房价、地价、房屋成交量还是地产投资本身,指向尚不清晰。在政策举措上,新增“商品房建设要严控增量、优化存量、提高质量”的提法,顺应了住房市场上二手房成交量同比表现远好于新房的大趋势。资本市场方面,文段排序比今年7 月会议更为靠前,且“努力提振资本市场”、“打通社保、保险、理财等资金入市堵点”等表态都更积极、直接。但同时,“稳步推进公募基金改革”、“研究出台保护中小投资者”等表述仍待后续政策详述。就业方面,政策特别提及三类人群“应届高校毕业生、农民工、脱贫人口、零就业家庭”、“大龄、残疾、较长时间失业等就业困难群体”、“低收入人口”,支持这三类人群的兜底性政策或逐步推出。今年9 月25 日,民政部和财政部已联合发文发放对部分困难群众的一次性生活补贴,未来或有更多制度性安排。同时,政治局会议提出“抓好食品和水电气热等重要物资的保供稳价”,水电等民生物资价格的涨价或暂告段落。

9月政治局会议点评:稳信心、稳市场、稳经济


      总量政策仍需等待,方向明确但路径未知。相比于定向发力的增量政策,总量政策发力的趋势明确,但方向仍有待后续政策的确认。首先,会议确认了今年9 月24 日国新办发布会上所公布的降准降息政策。其次,会议提出“发行使用好超长期特别国债和地方政府专项债”,但具体是用好存量还是推出增量、增量规模多大、用于什么方向,均需要后续财政部文件或人大常委会会议信息确认。我们认为,结构性的增量政策一定需要总量政策的支撑,而总量政策的落实也会结合今年7 月提出的“扩大消费”和9 月提出的“三大领域”,具体需观察10 月的政策变化。

      稳信心、稳市场、稳经济,功不唐捐。及时召开的9 月政治局会议,确认了政策已发生重大转向。所谓“转向”,指的是经济政策有意通过加码逆周期调节,避免经济进入“低通胀、低增长、低资本回报率”的负向螺旋。考虑到总需求下行的惯性仍大,会议召开后,我们或最先观察到微观主体信心反弹,而后是资产价格的温和回升,最后才能看到经济增长企稳向上。但从长期来看,只有经济增长企稳,才能根本性地稳定资本市场、稳定微观主体信心。因此,下一步观察政策的重点在于,总量政策的落地节奏、体量大小,以及总量政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路径,这将最终决定信心改善和资产价格回升的持续性。

      风险提示

      政策落地可能滞后。

机构:长江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于博/刘承昊 日期:2024-09-26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