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宏观研究 宏观事件点评:央行互换便利工具的QA

宏观事件点评:央行互换便利工具的QA

宏观研究 82

  在A 股经历了前一日的调整之后,央行今早公布了“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SFISF)”这一工具。节后第一个交易日,上证指数开盘即涨停、成交额创历史新高之后,周三市场一度面临调整压力,参与者对于后续股市流动性的担忧加剧时,央行在周四早上8 点即发布公告,推出互换便利工具,明确释放了维稳金融市场健康发展的信号。

      由于具体细则尚未公布,当前市场对该工具存在较多疑问,我们在本文展望一下该工具的潜在机制和定位。

      问题一:互换便利工具是用来加杠杆的工具吗?

      互换便利工具应该是在市场流动偏紧状态下使用,而不是“加杠杆”。

      一是能够使用该工具的对手方可能范围并不广泛,或局限于头部少数非银机构。

      互换便利工具主要是针对符合条件的证券、基金、保险公司,考虑到当前央行公开市场操作业务中,一级交易商名单中仅有两家证券公司。所以即使该工具投入使用,可能也局限于头部的证券、基金、保险公司,并不会覆盖所有的非银机构。

      二是股票等资产的质押率可能会偏低。按当前市场股票质押业务的质押率通常在30%到70%之间,考虑到央行尽可能避免质押品价值不足、以及非银机构重复质押引发的市场波动风险,实际使用股票或ETF 的质押率可能会偏低。

      问题二:互换便利工具与高股息资产之间存在有套利空间吗?

宏观事件点评:央行互换便利工具的QA


      可能有,但幅度尚不确定。当前该工具央行并未明确非银机构换入高等级流动性资产后,非银机构是否可以自行处置,也没有明确互换资产对应的票息、分红如何处理。

      我们认为最有可能的方式是:央行与非银机构互换资产后,非银机构拿到高等级的国债、央票不可出售,但可以质押,符合不投放基础货币的工具定位。这种情况下,非银机构实际的资金成本是货币市场的资金成本,潜在的套利空间为股票分红率与质押式回购利率的差值。

      问题三:既不是加杠杆、也不是套利,那么互换工具的政策定位是什么?

      我们认为要结合这一工具推出的背景来分析:

      其一是互换工具是在汇金买入大量ETF 的背景下成立的。自2023 年10 月,汇金公司宣布增持四大行、买入ETF,截至2024 年二季度末,规模最大的四支沪深300ETF 中,汇金+诚通持有占比约68%。按10 月10 日四支沪深300ETF 的市值规模测算,汇金持有当前的ETF 规模与互换工具基本相当。若后续仍需要向股票市场提供流动性,则互换工具可以替代汇金发挥作用。

      其二是外汇、债券市场的管理工具已经逐步完善,唯独缺乏股票市场相关管理工具。

      今年以来,股、债均逐步“汇率化”:即在合理均衡水平上波动,呈现区间震荡、波动率下降的特点。但股票资产阶段性出现快速下跌,波动率上升的情况,在9 月一度接近年内低点。而互换工具+汇金的总规模,接近当前沪深300 的自由流通市值的10%,一旦互换工具投入使用,可以起到稳定指数,平抑市场波动的作用。

      这也就意味着当前股票市场快速上涨并不是该工具的政策目标,避免市场流动性不足、维护股市平稳、健康发展才是其角色所在。

      风险提示:对货币政策工具的理解有偏误、股票市场波动超预期

机构:民生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陶川/吴彬 日期:2024-10-10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