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宏观研究 区域经济专题报告(5):新质生产力与创新一体化共铸长三角区域经济高地

区域经济专题报告(5):新质生产力与创新一体化共铸长三角区域经济高地

宏观研究 87

  2024 年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六周年。2023 年11 月,习总书记在上海主持召开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要求进一步提升创新能力、产业竞争力、发展能级,率先形成更高层次改革开放新格局。当前长三角一体化稳步推进,本报告作为政策研究团队区域经济专题报告的第五篇,深度挖掘长三角地区的经济特点、一体化进展情况以及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为广大投资者把握长三角一体化机遇提供有价值的指导。

      长三角是我国强劲活跃增长极、创新发展先行者、改革开放排头兵。2023年长三角贡献的经济总量超过24%,远超其他经济圈。长三角2022 年研发经费支出和发明专利授权数占全国的30.4%和30.7%。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研发强度分别为4.4%、3.1%、3.1%、2.6%,分别位居全国第2、5、6、7。长三角是是我国对外开放的桥头堡、外资集聚高地、企业?走出去?的跳板。2016-2023 年,长三角外贸总额占全国比重均高于35%,2023 年长三角吸引外商投资金额占全国的43.9%,2022 年长三角对外非金融类直接投资流量占全国比重为38.8%。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稳步推进。2011 年至2023 年,长三角区域协同创新指数年均增幅达8.5%。从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来看,长三角地区内的城市差距逐步缩小。长三角地区在体制机制一体化在警务、监察和司法,生态环境保护,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营商环境优化,科技创新,自贸区建设等方面已经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

      中部地区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基础雄厚,是我国创新领航先锋。上海推动智能网联汽车技术突破,安徽通过整车制造和核心技术积累向智能网联方向迈进,江苏在动力电池、关键零部件生产上处于领先地位,浙江重点发展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车联网不断突破。长三角航空航天产业和低空经济已完成初步政策布局,产业集聚度高,机器人生产集群全国规模产业规模最大。

      长三角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质量发展。集成电路方面,上海在芯片设计领域突出,江苏封测业全国领先,浙江半导体材料和特色工艺占优,安徽具备整机制造优势。人工智能方面,上海全产业链布局,江苏具备图像识别、智能传感器、智能制造等特色优势,浙江在金融、制造、机器人产业等应用领域已形成了独特优势,安徽聚焦语音识别、视觉计算和传感器技术。

      长三角地区医药整体规模突出,企业竞争力强,2022 年长三角医药制造业营收占全国比重29.5%。上海在细胞与基因治疗、合成生物学、医疗机器人、AI+制药、高端医疗影像等领域已形成优势产业集群。安徽拥有丰富的中药材资源。江苏生物医药实力全国第一,积极开展生物医药全产业链开放创新。

      浙江在高端医疗器械领域形成了明显的产业优势,积极推动生物医药产业数字化转型。

区域经济专题报告(5):新质生产力与创新一体化共铸长三角区域经济高地

      长三角信息技术新质生产力指数自2023 年9 月起表现始终优于深成信息技术行业指数。整体来看,2024 年2 月之后长三角新质生产力指数反弹明显,2024 年2 月5 日至3 月18 日,长三角新质生产力指数涨幅为19.26%,高于沪深300 12.60%的涨幅。

      风险提示:政策和资本市场存在不确定性。

机构:海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李明亮 日期:2024-10-10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