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宏观研究 宏观伴读系列(38):平台经济与本地产业

宏观伴读系列(38):平台经济与本地产业

宏观研究 69

  研究结论

      东方宏观战略小组现推出“宏观伴读”系列,话题聚焦宏观经济背景下的社会现象,内容上结合海内外文献的研究成果,旨在从细微处去理解经济社会的发展与改变。第38 期聚焦网络平台销售对区域产业增长的影响。

      近期有电商平台提出在该平台内产生的偏远地区中转订单均可以免费中转,这将大大降低中西部地区的物流中转费,打通“最后一公里”。过去几年中网络销售对各地生产、需求都产生了显著影响,未来中西部参与率的提升可能会进一步多元化居民的消费选择,也提振当地厂商的扩张动力。不过以往的研究来看,多数文献还是基于江浙传统产业集群的线上化转型,如熊万胜、严子泳(2024)在《平台地方市场何以形成?——基于义乌市场转型的调查》中,从社会学角度研究了义乌的新型市场组织形式,作者认为,早期当线上交易平台刚刚出现时,有利于销售者的分散经营,对实体商业组织构成了冲击,展现了平台公司借助技术手段控制广大个体销售者的能力,然而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经营主体发挥了相对于技术控制的能动性,重新展现人与货物集聚的好处,所形成的淘宝村一般出现在产业集群附近,是对传统产业集群的信息化升级。而到当下,这里呈现出更多驾驭数字技术的技巧,如“社交电商+网红直播”的融合是目前平台地方市场的典型商业模式,这不仅是一种线上推销形式,还直接借助信息流和主播互动,将市场网络与人际网络更深度地融为一体,改变了市场的社会属性。作者指出:(1)在互联网已经提供知识传播平台的情况下,经营者还要向地方市场集聚,原因在于知识具有高速性、丰富性和低成本个性化的特征。作者调研发现,经营者在平台或者店铺前看到其他经营者有“爆单”的迹象(如突然雇用多位临时工在店门口打包商品)便能迅速知晓当下的流行策略并开始模仿,这是只有在本地才能获得的优势;(2)地方政府的支持与创业气氛的打造也至关重要,如2020 年义乌发布《义乌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直播电商发展的若干意见(试行)》以前所未有的金额奖励带货额达到一定标准的企业和个体经营者,并在人才购房和子女入学等方面给予支持;(3)存在大量弹性模式下的个体经营者与企业合作,只需支付一定的合作金(如在相关案例中为一年2 万元)并签订返点协议,即可获得“货找人”(指引货源、从中获利)体系的使用权,大大活跃了市场。

      也有研究发现平台经济对本地产业有一定维度上的促进作用,如石璋铭(2022)在《工业互联网平台对产业融合影响的实证研究》一文中利用2013—2019 年工业互联网平台与产业融合相关数据,发现平台发展对技术融合(使用国家知识产权局数据,通过某一行业技术专业数量与整个产业技术专业数量的比值来测度)、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并没有太大影响,但对供应链与价值链融合(查询各省上市公司前十大供应商情况,计算行业集中度,越大表明行业集中度和价值融合效率越高)有着显著促进。

      在分区域的平台经济研究中,针对农村地区的文献远多于针对中西部地区,这与发展现状有关,也表明即使是网络销售,身处何地同样重要。史坤博等(2016)在《时间成本是否成为电子商务区位的核心机制——基于成都市O2O 电子商务的实证分析》中对网络销售区位的决定因素进行了探讨,不过区域范围仅限成都。作者结合电子地图获取了成都市87 个团购商圈的几何中心点作为商圈点,发现尽管已有研究表明网络技术的存在使实体空间和边界的阻力显著降低,但从成都的实际情况看,可达性越好(差),团购市场综合规模越大(小),此外,与时间距离可达性相比,基于空间距离可达性的团购市场综合规模的马太效应稍弱,由此可见时间成本已成为成都市电子商务空间区位核心机制的首要因素。

      风险提示

宏观伴读系列(38):平台经济与本地产业


      引用的学术研究、计量模型所需假设与现实存在偏差的风险。

机构:东方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陈至奕/孙国翔 日期:2024-10-10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