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报告:期待总量政策更积极
报告要点:
中期看,财政的核心是资金和项目的平衡,这个对财政的约束要比赤字率更强,因此,专项债资金用于土储和存量房收购这些新的安排,往后的意义比单纯遐想发债规模要更加重要,但比起一般基建开支,这个对实物量形成的作用要更加间接一些。
由于暂不了解明年基准情形的政府债务设计,所以我们无法精确计算增发多少规模,财政对经济的作用会重新积极起来,但需要注意的是:目前我们的基建投资还有8%左右的增长速度,这个基数不低,这说明即使在化债的环境下,过去财政的施力已经非常积极,如果就这个基础再积极一些,财政需要扩张的空间应该不小,照此看,10 月12 日债市的表现是理性的。
财政会议最明确的利好体现在城投债上,如果大规模发债置换落地,那城投债可以进一步下潜博取利差,但目前看,这个经济性不如长久期利率债。
地产行业的改善仍需等待,从30 大中城市商品房销售这一数据来看,2024 年10 月上旬,该销售面积同比-29%,这一降幅相较于8、9 月并未显著改善,政策需要更加积极。
存量房贷利率调整方案如期出台,首套和二套住房贷款利率统一为LPR减30bp,这个主要是给银行减少坏账及断贷压力,但如果想彻底化解此风险,需要地产价格先止跌。
资产风格有扭转,原因是之前的risk-on 的周期位置不对,持续性riskon应该发生在经济基本面企稳复苏那一刻,而不是政策开始加速的那一刻,在基本面复苏被验证前,如果想保持risk-on,需要持续性的利好政策,但经验告诉我们,连续性政策带给预期的边际效应是递减的。
利率债本周持续上涨,股市上涨带来的资金换仓对利率债的负面影响基本结束,上段所提的债券转熊的发令枪,同样也是因基本面而非政策,这个规律要体现得比股市更加明确,因此,在基本面结果明晰之前,债市不具有转熊的客观基础,利率债应趁势拉到长久期配置。
下一步重点关注的会议是今年年底的政治局会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明年的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在这之前,政策会不断和基本面赛跑,体现在市场上,就是风险偏好能不能撑住业绩的问题,如果这个悬念依然在,我们需要思考各个市场的估值问题。
美国9 月通胀数据略超预期,通胀韧性仍存,但同一时间公布的当周初请失业金人数也超预期,就业市场仍在趋缓。二者叠加导致美股、美债以及市场的降息预期都变化不大。我们认为美国经济进入衰退的证据并不充分,联储降息进程更多影响美债这一资产的走势,对其他资产更多是锦上添花。
风险提示:地缘政治冲突超预期,全球经济下行超预期,宏观政策不及预期等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