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通胀数据点评:核心CPI同比放缓至0.1%
9 月份CPI 同比0.4%,前值0.6%;环比0.0%,前值0.4%;核心CPI同比0.1%,前值0.3%。PPI 同比-2.8%,前值-1.8%;环比-0.6%,前值-0.7%。
要点:
总体而言,9 月国内的物价数据与8 月数据的特征较为相似,一是核心CPI 同比仍在放缓,交通、居住、文旅等有效需求可能均待提振,对耐用品、黑色、非金属等行业PPI 同比的拉动也需更长时间;二是全球制造业修复相对较慢,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下行,也会削弱国内PPI 价格回升的动力。而9 月价格边际好转的部分如交通工具价格、国内钢材价格环比降幅收窄,可能体现的是国内政策对预期的阶段性提振,而有效需求回升确认需要价格端更加全面的信号。
9 月24 日中央三部委新闻发布会、9 月26 日政治局会议均一定程度扭转了市场预期。10 月12 日财政部新闻发布会又宣布一揽子增量政策举措即将推出,包括支持地方化解隐性债务、支持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补充核心一级资本、支持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加大对重点群体的支持保障力度等多个方面,并且提到中央财政还有较大的举债空间和赤字提升空间。我们理解这将有助于缓解地方政府债务压力、增强地方财政支出的能力,稳定金融体系与房地产市场,一定程度助力国内需求回升。
政策出台后,后续首先需观察政策执行情况(如政府债务发行规模加大、财政支出增速回升)和多方面基本面数据的验证包括物价(PPI 同比稳步转正、地产价格止跌回稳)、金融(M1 同比止跌、M2M1 剪刀差缩窄)、收入和消费等(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速回升)。
向前看政策空间:美联储大幅降息的空间可能边际收缩,叠加地缘政治问题和大选不确定性,可能会对我国下一步的货币、财政政策的节奏和力度带来一定影响,不过我们认为国内宽松货币政策仍有一定空间。近期公布的美国就业、非制造业PMI、物价等数据均表明其与“衰退”渐行渐远,9 月的超预期大降50BP 和港口工人罢工等扰动可能会拉长未来控制通胀和抑制经济的“战线”,市场预计年末两月美联储大概率降息50BP以内。我们认为,若四季度内国内各项指标修复不及预期,我国货币政策进一步宽松也仍有一定空间,不过如9 月24 日的“集中式、超预期”方式可能较难出现。
风险提示:国内宏观经济政策不及预期;降息降准不及预期;财政政策不及预期;信用事件集中爆发;报告中CPI、PPI预测值与实际值不一致的风险。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搜索
概念板块
珠宝首饰(15)户外露营(24)焦煤(12)Chiplet概念(23)时空大数据(22)维生素(27)蝗虫防治(15)新型工业化(80)毛发医疗(15)MLCC(13)虚拟电厂(44)钠离子电池(47)工程咨询服务(44)碳酸锂(11)物流行业(55)无线充电(40)免税概念(29)煤化工(68)工业母机(79)民爆概念(14)UWB概念(18)昨日触板(18)娃哈哈概念(21)食品安全(39)核酸采样亭(8)胶合板(0)科创板做市商(14)可燃冰(15)蚂蚁概念(45)存储芯片(48)远程办公(38)西部大开发(2)塑料(4)阿里概念(77)梗稻(1)宁组合(23)IPO受益(53)贵州(33)医药商业(31)有机硅(32)盐湖提锂(35)电力行业(70)ETC(38)酿酒行业(39)汽车热管理(68)胎压监测(27)体外诊断(66)eSIM(10)债转股(42)稀缺资源(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