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宏观研究 国新办财政部发布会点评:增量财政政策有望推动市场信心持续恢复

国新办财政部发布会点评:增量财政政策有望推动市场信心持续恢复

宏观研究 74

  事件: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2024 年10 月12 日上午10 时举行新闻发布会,财政部部长蓝佛安,副部长廖岷、王东伟、郭婷婷出席发布会,介绍加大财政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有关情况。

      投资要点:

      积极的财政政策实施效果明显。财政部门组合使用赤字、专项债、超长期特别国债、税费优惠、财政补助等多种政策工具,加大财政政策力度,促进经济持续回升向好。此外,今年中央财政安排对地方转移支付超10 万亿元,支持地方兜牢基层“三保”底线。同时,今年向地方下达4000 亿元债务限额,用于补充综合财力。

国新办财政部发布会点评:增量财政政策有望推动市场信心持续恢复

      支持收购存量房,优化保障性住房供给。专项债资金可用来收购存量商品房作为各地的保障性住房,同时用好保障性安居工程补助资金,支持地方更多通过消化存量房的方式来筹集保障性住房房源。或意味着对于已经建好但没有销售的房屋,后续直接动用专项债来收购,进而充当保障房房源,快速供应保障房。

      对于完全没有开发的土地,则通过专项债来进行收储,纳入2025 年的土地储备项目中。对于在建且已销售的房屋,将通过住建部融资协调机制,加强资金支持,推进保交房工作。不过我们认为收购存量房做保障房对地产止跌回稳的直接拉动效用有待观察,但有利于稳定市场信心。

      综合运用财税政策支持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允许专项债券用于土地储备是新的创新,这项政策既可以调节土地市场的供需关系,减少闲置土地,增强对土地供给的调控能力,又有利于缓解地方政府和房地产企业的流动性和债务压力。这项政策扩大了专项债的使用范围,使地方政府有更充裕的资金用于回收闲置存量土地,打通了收储缺乏资金的痛点。此外,财政部正在研究明确与取消普通住宅和非普通住宅标准相衔接的增值税、土地增值税政策。

      积极化解地方政府债务。为了加力支持地方化解政府债务风险,拟一次性增加较大规模债务限额置换地方政府存量隐性债务,相关政策待履行法定程序后再向社会作详尽说明。由于中央调增赤字需要考虑的因素更多、流程更长,所以我们预计可能的方式是中央先安排地方政府一次性调整限额,即城投债务先置换为地方债务(专项债和一般债),地方债务逐渐置换为中央债务,进而推动央地债务结构优化。关键时间点在于十月底的人大会议,十二月的政治局会议和明年的两会。

      如何防范风险:将发行特别国债支持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补充核心一级资本,提升银行抵御风险和信贷投放能力,更好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本次财政发行特别国债支持国有大行补充核心一级资本,属于通过定向增发的方式为六大国有行注资。该项政策或主要带来三方面影响:一是大幅缓解银行资本约束和息差约束,增强银行信贷投放能力,为推动经济回升向好和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提供支撑;二是一定程度打开了国内货币政策空间,尤其是降息的空间;三是预计其他各类型银行,通过适当方式跟随补充资本的概率较大,银行业经营能力和风险缓冲能力有望明显提升。

      加大对重点群体的支持保障力度。国庆节前已向困难群众发放一次性生活补助,下一步还将针对学生群体加大奖优助困力度,提升整体消费能力。我们认为后期普遍性的消费支持政策以及支持生育的补贴性财政政策也有望出台。把促消费和惠民生结合起来,促进中低收入群体增收,提升消费结构。

      投资建议:当前居民加杠杆空间有限,但是中央政府加杠杆仍然有一定空间,财政部的其他政策工具也正在研究中,比如中央财政还有较大的举债空间和赤字提升空间,我们认为在未来几年赤字率有望提高,重点发力惠民生、促消费,财政部积极的政策表述向市场清晰地传递出信心,也给投资者提供了更大的想象空间。沪深300 指数中的绩优股、权重股、蓝筹股或成为资金配置的重点方向。另外,代表新质生产力的人工智能、半导体、芯片等科技股同样值得关注。

      风险提示:财政政策不及预期,外围市场风险,货币政策转向中性风险,通胀风险等

机构:江海证券有限公司 研究员:徐圣钧 日期:2024-10-15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