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宏观研究 9月经济数据解读:短期经济筑底回稳

9月经济数据解读:短期经济筑底回稳

宏观研究 1

  三季度GDP 同比回落主要受7-8 月拖累,8 月大概率是全年经济低点,9 月经济在筑底回稳,表现在:房地产相关指标虽然仍然负增长但降幅持续收窄;工业、服务业生产指标和投资、消费指标反弹,这源于前期“两重”“两新”、稳地产等政策持续生效以及高技术产业的支撑。

      随着9 月下旬以来一系列政策的实施,预期和信心明显提升,股市、房地产市场活跃度上升,有利于修复居民资产负债表;新一轮债务置换将有力地缓解当前地方政府财政债务压力,提高地方政府发展经济的积极性和能力,因此政策底、市场底、经济底或均已出现。

9月经济数据解读:短期经济筑底回稳


      但是,当前中国经济仍处于周期性、结构性问题的交织期,新旧动能转换需要一个过程,房地产占比较高、高技术产业占比还不够,阶段性的阵痛依然存在;短期经济筑底回稳的基础需进一步夯实,这需要宏观政策进一步发力、改革力度进一步加强。其中,政策方面,除了债务置换,财政政策加大支出力度是下阶段政策的重要抓手。改革方面,央地关系尽快提高中央支出占比从而走出“地方财政收支矛盾-中央转移支付规模持续提高”的循环;改革考核机制,建立尽职免责制度,提高制度的包容性,充分释放微观主体活力;以法治规范“乱罚款”等恶化营商环境的行为,培育良好的营商环境,提高预期的确定性。

      一、三季度和9 月经济数据的“情理之中”与“意料之外”1、三季度GDP 同比回落至4.6%,符合预期。二季度以来经济面临一定下行压力,总需求不足、预期不振,房地产和资本市场偏低迷、地方财政紧平衡的问题持续凸显。

      值得注意的是,三季度名义GDP 同比与二季度持平,均为4%,源于GDP平减指数降幅收窄0.1 个百分点,背后是食品价格上涨带动CPI 同比回升,但核心CPI 和PPI 同比仍然走弱。10 月18 日,潘功胜行长在金融街论坛演讲中提出:“目标体系方面,将把促进物价合理回升作为重要考量,更加注重发挥利率等价格型调控工具的作用。”

      2、9 月经济增速超预期反弹,主要是前期政策发力生效。汽车、家电等消费品以旧换新,有效提振居民消费,9 月社零消费和商品零售同比分别较上月上升1.1 和1.4 个百分点;政府债券发行和使用进度加快,拉动中央和地方基建投资,1-9 月广义基建投资累计同比较1-8 月上升1.4 个百分点,地方财政相关的道路运输业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累计同比降幅分别收窄0.4 和1.2 个百分点。

      二、预计四季度经济加快恢复,居民、房企、地方政府状况边际改善2024 年中国经济总体将呈V 型走势:一季度开门红,二季度以来经济增速放缓,924 一揽子金融新政和926 政治局会议之后,市场预期和信心明显提振,增量政策逐步落地生效,四季度经济将显著回升。前三季度GDP 同比分别为5.3%、4.7%和4.6%,四季度或能回升至4.8%-5%,全年增速预计在4.8%-4.9%,基本实现5%左右的预期目标。5%左右不是一个数据点,而是一个数据区间,需要更多关注的是背后的居民就业、企业盈利和政府收入。

      鉴于微观主体感受有所恢复但是仍不强、宏观数据企稳但还不够牢固,政策仍需持续发力。

      四季度经济加快恢复的新增动能主要有:

      第一,居民房贷等压力下降,消费能力和意愿增强。存量房贷利率下降,减轻居民月供压力;消费品以旧换新,节省居民购物支出、刺激增量需求,10月和11 月社零消费同比或继续回升;资本市场回暖,居民财产性收入和资产负债表改善,信心和预期增强。

      第二,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房企流动性压力缓解。房地产销售低迷是房企债务风险、房地产投资不振、地方政府财政收入下滑等问题的核心。10 月17日,住建部、财政部、自然资源部、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等部门公布“四四二组合拳”,此外,设立收购存量土地专项借款和再贷款、利用专项债收储土地和收购存量商品房政策也将尽快落地实施。

      第三,加力支持地方化解政府债务风险,推动地方从应急状态回归常态谋发展。化债压力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地方政府发展当地经济的能力和积极性,产生“收缩效应”。10 月12 日财政部在新闻发布会上宣布优化地方化债政策,有助于促进地方基建和民生补短板,改善营商环境,重新激发地方经济活力。

      三、经济恢复仍面临一些风险和挑战,财政政策有必要及时接力外部来看,全球经济增速放缓、贸易摩擦加剧、地缘政治冲突等因素可能对我国出口形成不利冲击。

      内部来看,一方面,经济恢复基础仍不牢固。例如9 月餐饮收入同比却从8月的3.3%降至3.1%,表明居民消费仍有待提振。另一方面,部分宏观政策在落地实施中或面临微观掣肘。例如部分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受制于金融机构等微观主体积极性不高,未能充分发挥效果,截至6 月末,3000 亿元额度的保障性住房再贷款、800 亿元额度的房企纾困专项再贷款、2000 亿元额度的保交楼贷款支持计划,分别仅使用121、209 和141 亿元。

      因此,下阶段财政政策有必要进一步接续发力,并提前储备2025 年的财政政策。

      风险提示:外部冲击超预期、稳增长政策超预期

机构:粤开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罗志恒/马家进 日期:2024-10-18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