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宏观研究 2024年施政报告点评:巩固香港国际金融枢纽地位 推动多元经济发展

2024年施政报告点评:巩固香港国际金融枢纽地位 推动多元经济发展

宏观研究 88

  2024 年施政报告重申香港国际金融枢纽中心地位,同时关注多元经济发展,共建和谐社会

      10 月16 日,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发表《行政长官2024 年施政报告》,这是其任内的第三份施政报告。此次《施政报告》提及了香港金融、经济、民生、科技等多领域相关政策,突出了两个重点:1)经济方面,明确要将香港打造成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航运中心、国际贸易中心、国际航空枢纽,首次提及发展“新质生产力”,并且积极推动多元经济发展;2)民生方面,提出了增加公屋供应,有序解决“劏房”问题,成立“促进银发经济工作组”等方案,旨在推动香港居住水平进一步提升。

      融合金融优势与创新动力,壮大香港新质生产力战略布局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长期以来以金融服务作为核心竞争优势。但在全球经济格局快速变化的今天,香港已不再单一依赖传统优势。2024 年《施政报告》提出的“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战略,实际上是一次深思熟虑的转型尝试,旨在将香港的金融优势与新兴产业相结合,打造一个更具韧性和创新力的经济体系。

      1)金融科技与绿色金融:桥接传统与未来、引领可持续发展香港有潜力成为全球领先的金融科技和绿色金融中心。通过推动数字经济发展,构建金融科技创新生态系统,香港将其传统金融业优势与前沿技术无缝对接。如发展区块链技术在跨境支付和清算中的应用,不仅可以提高金融交易效率,还能强化香港作为离岸人民币中心的地位。此外,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绿色金融正成为国际金融市场的新焦点。香港可以利用其成熟的金融市场和监管体系,大力发展绿色债券、碳交易等创新金融工具,为环保科技和可持续发展项目提供资金支持。

      2)生命科学与医疗创新:资本与科技的完美结合香港拥有世界一流的大学和研究机构,在生命科学领域具有深厚的学术底蕴。

      结合其强大的金融资本市场,香港将有条件打造成为生物医药创新的全球枢纽。通过改革药品审批制度,加强生物药技术研发转化,香港可以吸引更多国际生物科技公司在此设立研发中心或上市融资。这不仅能推动本地医疗科技的发展,还能为香港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多元化其经济结构。

      3)知识产权交易:创新价值的货币化

      香港致力于打造区域知识产权贸易中心,这一举措与其金融中心地位高度契合。通过完善知识产权法律体系和培养专业人才,香港可以发展成为亚太地区乃至全球的知识产权估值、交易和融资中心。此举将有望吸引更多高新技术企业落户,还能为创新成果提供变现渠道,形成创新-融资-再创新的良性循环。

      4)数字贸易:重塑贸易金融

      作为国际贸易枢纽,香港可利用其金融科技优势,引领数字贸易的发展。通过推动跨境电商、数字支付和智能物流融合,香港以创新贸易金融服务,如开发基于区块链的信用证系统,提高贸易效率和安全性,从而不仅能维持香港的贸易中心地位,还能为其金融服务业开拓新的业务领域。

      香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在于巧妙结合其金融中心优势与新兴产业需求。最新《施政报告》中提出的一系列措施,如设立100 亿元“创科产业引导基金”、优化“创科创投基金”和发挥港投公司“耐心资本”作用,都彰显了政府推动创新发展的决心。这些举措不仅为金融科技、生命科学、人工智能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指明了方向,还通过引导市场资金,构建了一个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的发展模式。通过新质生产力的战略布局,香港正在打造一个更具韧性和创新力的多元化经济体系。

      融通中外,创新发展,巩固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香港是全球最大的离岸人民币业务中心,同时也是主要的国际资产及财富管理中心之一,其股票融资规模在国际资本市场处于领先地位。《施政报告》从多个维度强调与内地的互联互通,进一步巩固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并助力人民币国际化。

      1)香港是全球最大离岸人民币枢纽。《施政报告》中提到的主要措施包括持续提升基础建设,增加离岸人民币流动性,并推出更多以人民币计价的投资产品。上述举措将通过拓宽离岸人民币使用用途,提升离岸人民币吸引力,巩固香港离岸人民币中心地位。

      2)建立国际黄金交易市场和国际级黄金仓储设施,也是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步骤之一。在香港建立国际黄金交易市场可促进投资交易、衍生产品、保险、仓储、贸易和物流服务等相关产业链发展。特区政府会推动构建国际级黄金仓储设施,拓展在港存放和交割实金服务,带动抵押和借用等衍生金融服务,为金融业开创新增长点。

      3)在国际资产和财富管理业务上,《施政报告》提出,将全力推动更多环球资金在港管理,包括促进私募基金透过港交所开拓新销售渠道,以及“一带一路”主权基金合作,优化“新资本投资者入境计划”,扩大税务宽减适用范围。

      以上举措预计将提升香港对于家族办公室的吸引力,促进国际资金流入香港,强化香港作为国际资产和财富管理中心的地位。

      4)在证券市场发展上,《施政报告》提出,开拓海外新资金,通过ETF 中东上市,吸纳当地资金配置港股;争取企业上市,包括国际企业和内地大型企业;优化上市审批;提升市场效率。预计这些举措将从资金端、资产端和交易端提升香港股票市场的竞争力,改善市场流动性,促进股市稳健发展。

2024年施政报告点评:巩固香港国际金融枢纽地位 推动多元经济发展


      我们预计随着《施政报告》的落实和监管政策的优化,香港将进一步提升对于内地企业和国际企业的吸引力,并聚集国际资金,打造资金和资产之间的良性循环,巩固和提升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这也将为在港金融机构带来重要的发展机遇和业务机会。中资金融机构作为连通内地与国际金融市场的桥梁,仍需提升自身竞争能力,把握发展机遇,与香港金融市场共同成长,助力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建设。

      深化住房改革,促进民生改善

      《施政报告》中还提到了一系列民生改善的措施。这些措施涵盖了住房、教育、医疗等多个领域。特别是在住房问题上,政府提出要加快公屋和居屋的建设,以缓解市民的住房压力。2022 年的《施政报告》提出了创新的简约公屋单位概念,减少公屋综合轮候时间,我们看到,这两年来公屋整体轮候时间已大幅降至5.5 年,随着首批位于元朗约2100 个简约公屋单位于2025 年落成,加上其他供应,政府预期公屋综合轮候时间可在 2026-27 年度减少至4.5 年。

      我们认为分间单位(俗称“劏房”)是历史、经济以及市场多年来发展的产物,有其必要性,但这个房屋供应问题难以立即、彻底解决。这些分间单位居住环境的差异性很大,对部分基层家庭,特别是基层小孩的身心健康发展带来巨大影响。这次《施政报告》订立了规管分间单位的出租制度和间格标准,把合规的单位更名为“简朴房”,减少过度分间、面积过小、环境恶劣的分间单位,有助改善基层家庭的居住环境。同时透过加快公屋流转,打击滥用并回收单位,双管齐下以加快基层家庭上楼时间。

      《施政报告》也提及进一步放宽住宅物业的按揭贷款条件,不论物业价值、是否自用或公司持有以及买家是否“首置”,按揭成数上限一律调整至七成,供款与入息比率上限一律调整为五成。至于非住宅物业,有关按揭成数上限及供款与入息比率上限亦会调整至同样水平。在这调整后,基本上过去十多年在按揭或者税务上的需求管理措施都已经取消,市民在置业时申请按揭面临的困难将进一步减少,可因应自己真实的需求以及收入去考虑购房的预算。加上降息周期重启,我们相信这将有助降低房地产市场的波动性。

      成立“促进银发经济工作组”,共建关爱共荣社会近年来香港人口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当前65 岁以上的人群占总人群的20%,按当前趋势推演下去,预计2046 年将上升至36%,成为重度老龄化社会,老龄人口的健康、服务和金融等问题都有进一步完善的空间。对此,本次《施政报告》中提出政府将成立“促进银发经济工作组”,由政务司副司长任组长,从五个范畴推出措施:1)促进“银色消费”;2)发展“银色产业”;3)推广“银色品质保证”;4)推广“银色财务及保障安排”;5)释放“银色生产动力”。

      我们认为,在金融领域,银发金融的潜力仍有待进一步挖掘,可采取相关措施为银发群体提供更好的金融支持,例如:1)针对中青年就业群体,分步骤提高MPF 供款上限,提供更多保证回报的产品;2)以税收优惠等措施,鼓励发展商业养老保险;3)支持金融机构发展跨境养老金融配套服务;4)鼓励金融机构投资银发经济项目;5)承接内地养老金跨境投资,发展香港成为内地养老跨境投资管理中心。人口老龄化是当前全球社会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但同  样也蕴含着巨量的机遇,香港可以借助其国际金融中心的优势地位,在服务于本港居民的同时,也承接来自内地的跨境养老投资需求,未来发展空间广阔。

      交银国际致力于发挥自身力量,为巩固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做出贡献

      一直以来,交银国际都积极拓展在香港资本市场的业务范围并提升专业服务能力,致力于为投资者提供专业、优质的服务。交银国际积极立足于金融本业,但也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做好五篇大文章,从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等多个维度,积极展业,同时也是在为香港发展多元经济积极贡献自己的一份力。我们认为当前香港金融市场仍充满机遇,大有可为。我们坚定看好香港资本市场的发展前景,希望能通过积极发展自身业务为巩固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做出应有的贡献。

机构:交银国际证券有限公司 研究员:蔡瑞/万丽/谢骐聪/丁政宁 日期:2024-10-21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