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专题:“中证A500”-“沪深300”≈?
核心观点
本文关注中证A500 与沪深300 成分的差异:简言之,“中证A500”-“沪深300”≈大盘+成长+电力设备&生物医药&电子+低盈利+高估值。
如果资金通过中证A500 入市(而非沪深300),弹性(以增量资金/总市值衡量)更大的行业包括:社会服务、环保、纺织服饰、轻工制造、公用事业;个股层面,弹性最大的30 支个股中,24 支未纳入沪深300 指数。
(一)了解差异,认识两大指数
编制细节:中证A500 指数更注重行业均衡分布,样本股“从各行业选取500只市值较大证券作为指数样本”,并尽可能与中证全指的行业分布一致。而沪深300 指数,主要是“规模大、流动性好的最具代表性的300 只证券”,并无行业分配层面的考量。
行业分布:中证A500 更偏重有色、军工、基础化工等。从行业权重分布的绝对水平看,二者均在电子、银行、电力设备等行业有较高权重;从相对水平看,中证A500 较沪深300,权重较高的包括有色(1.7pct)、军工(1.3pct)、基础化工(1.2pct),权重较低包括非银(-5.8pct)、银行(-3pct)、食品饮料(-2.3pct)。
挂钩产品规模:中证A500 产品规模尚小。截至10 月18 日,挂钩中证A500的被动型指数基金规模为306 亿元,沪深300 则为1.1 万亿,约为前者的37倍。
(二)分析差异,二者差在何处?
重点关注两大指数的构成差异,即中证A500 包含,但沪深300 不包含的成分股,共计266 支,具体看:
1、基本情况:中证A500 包含,但沪深300 不包含的成分股共266 支,总市值(按照10 月18 日价格计算)6.8 万亿,占中证A500 的权重为19.7%。
2、规模分布,以大盘股为主。266 支成分股中,大盘股241 支,占比91%;大盘股总市值(以10 月18 日价格计)6.5 万亿,占比96%;其余均为中盘股。
3、风格分布:以成长、周期风格为主。266 支成分股中,中信成长风格151支、个数占比57%(总市值占比为55%),其次为中信周期风格,个数占比23%(总市值占比26%),中信消费风格,个数占比为15%(总市值占比为14%)。中信稳定、金融风格较小,占比均在5%以下。
4、行业分布:主要分布于电力设备、生物医药、电子等。266 支成分股主要分布于:电力设备(30 支,占比11.3%)、医药生物(26 支,占比9.8%)、电子(23 支,占比8.6%)、国防军工(20 支,占比7.5%)等。
5、基本面情况:盈利能力偏低。1)从净利润看,266 支样本股,2024H1 净利润为1437 亿元,占中证A500 成分净利润的6.6%;同比增速-9%,低于中证A500 整体的-1.3%。2)从ROE-TTM 看,266 支样本股ROE-TTM 为6.96%,低于中证A500 的9.7%。
6、估值情况:PE-TTM 偏高。266 支样本股PE-TTM 为24.4 倍,高于中证A500 整体的13.3 倍,也高于中证A500 与沪深300 交集部分的12.5 倍。测算方法与wind 略有差异。
(三)把握差异,寻找潜在机会
不妨做个思想实验,假设中证A500 与沪深300,均流入1000 亿增量资金,哪些行业、个股受益(以弹性衡量,即增量资金/总市值),可能更大?
第一,行业层面:
1)假设中证A500 流入1000 亿资金,弹性较大的行业主要是传媒(0.3%)、家电(0.3%)、基础化工(0.29%);
2)假设沪深300 流入1000 亿资金,弹性较大的行业主要是传媒(0.32%)、电力设备(0.32%)、家电(0.3%);
3)从相对水平看,资金流入中证A500 后,较沪深300 弹性更大的行业主要是社会服务、环保、纺织服饰、轻工制造,其中,社会服务、环保两个行业,沪深300 成分中并未包含,而中证A500 中,权重分别为0.31%、0.34%。
第二,个股层面:
1)在中证A500 流入1000 亿资金的情景下,弹性最大的30 支个股弹性均在0.4%以上;其中,24 支个股,并未纳入沪深300 指数。
2)在沪深300 流入1000 亿资金的情景下,仅2 支个股未纳入中证A500。
风险提示:指标构建误差,资金流动超预期。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