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配置日报:无风 起浪
复盘与思考:
10 月21 日,虽然消息面的扰动有所减弱,但各大市场间的多空博弈却愈演愈烈,权益市场曲折上涨,长端利率围绕上周收盘值持续波动。上证收益指数、沪深300 指数分别上涨0.21%、0.25%,科创50、创业板指涨幅则达到2.22%、0.69%;中证可转债指数上涨0.69%;10 年国债收益率持稳于2.11%,30 年国债收益率小幅上行0.3bp至2.29%。商品市场方面,基建地产类商品中,螺纹钢、铁矿石、玻璃价格分别上涨1.08%、1.45%、2.55%,沥青价格则下跌1.44%;贵金属表现依旧强劲,黄金价格上涨1.22%、白银价格上涨5.86%。
进入税期资金准备期,央行恢复逆回购净投放,资金加权利率走高,但尾盘价格出现明显回落。由于10 月税期申报截止日延后至24 日,25、28 日为税期走款阶段,21 日起7 天资金可跨税期,央行逆回购投放规模也相应提升至2089 亿元,净投放1662 亿元。不过,或出于10 月大税期(过去两年10 月缴税规模均在1.8 万亿元以上)与地方债发行上量相重合的原因(10 月21-25 日政府债净缴款规模为2403 亿元),资金利率出现明显上行,R001 及DR001 双双上行7bp 至1.47%、1.60%,R007 及DR007 则上行5bp、2bp 至1.86%、1.63%。
虽然借贷成本走高,但市场对于资金态度却有所回暖,民生银行资金情绪指数由49.7%降至48.1%,信心来源或是尾盘的资金变化。从资金日内走势来看,DR001 开盘加权值落于1.60%,随后降至1.50%附近并波动至下午四点,这也为全天偏高的隔夜成本打下基础;不过4 点过后,资金利率开始快速下行,尾盘一度降至1.20%,低于临时正回购触发利率10bp,这可能也是资金压力缓解的积极信号。
除了资金以外,近期存单一级发行反复加减点,也是债市较为关注的问题。当前债市的一大矛盾或在于资金面体感宽松,而存单仍在继续提价发行,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短端债券下行空间。根据10 月21 日询价结果,10 月22 日1 年期大行存单成本已上行至1.94%(环比上行2bp),1 年期股份行存单也提价至1.96%(环比上行2bp)。
从近期存单发行期限来看,主要集中在6 个月和1 年,由于发行3 个月及以上期限均支持跨年,在发行成本方面差别不大,而发行6 个月以上期限有利于改进银行净稳定资金比例这一指标,在成本差异不大的情况下或更加偏好长期限。而提价发行可能还在于大行仍然存在负债端流失的问题,9 月新增企业存款7700 亿元,实际增幅并未大幅偏离过去四年同期均值6240 亿元,整体来看企业存款回归常态化。不过拆分结构来看,主要是中小行在增长(同比+10961 亿元),而大行存款仍在大幅同比下滑(同比-4140 亿元),背后的原因可能在于大行存款利率下调先行,而中小行仍在跟进过程中,导致部分存款从大行搬家至中小行。对于大行而言,既存在存款竞争力减弱带来的负债流失问题,也有四季度潜在的政府债供给压力,对发行存单存在刚性诉求,短期来看存单利率可能维持高位震荡的状态。
现券方面,在无增量信息的扰动下,长端利率在多空力量的单纯博弈中“上上下下”。早盘的LPR 报价或是今日为数不多的重要信息,其中“LPR 跟随政策利率降息”是市场预期内的结果,不过25bp 的下调幅度(此前OMO仅降息20bp)略微给了债市想象的空间,长端利率以下行开局。然而,当行情演绎至日中,股市表现则成为了债市收益率的风向标,长端利率开始跟随重要股指相向而行。尾盘或受到银行卖债的影响,长端利率转至上行。对于利率债市场而言,随着宏观数据公告、部委会议召开进入下半月常规的间歇期,市场可能会相应进入多空平衡的震荡状态,此时可能比价重心放在赔率一端,重点关注下行空间较为充足的长端利率债。
信用债方面,同业存单发行提价制约了中短久期信用债的修复,10 月21 日较10 月18 日,中短票各评级1Y收益率上行0.71bp,城投债除了AA- 1Y 继续下行3bp,其余评级1Y 收益率也小幅上行0.12bp;城投债AAA 和AA+ 3Y 和5Y 收益率上行1-2bp,信用利差走扩0-2bp。与此同时,信用债和银行资本债成交热度也下降,今日成交笔数较上周的日均成交笔数分别下滑11%、17%,TKN 占比处于55%-65%水平,低于上周65%-75%水平。往后看,11 月理财增幅通常较小,对信用债配置需求支撑相对有限,叠加1Y 和3Y 信用利差已经修复到位(相比9 月26日),信用债整体可能难有超额收益行情。因此,对于负债端不稳定的机构,可能不适合继续增持信用债,而是适当调整为流动性更好的利率、二永品种。
A 股继续上涨,上证指数上涨0.20%,深证成指上涨1.09%。全天成交额22289 亿元,较10 月18 日放量983亿元,较5 日均值放量4449 亿元。全市场72%的个股实现上涨,较10 月18 日的96%有所下降。风格层面,成长股明显占优,国证成长指数上涨1.12%,而价值指数则下跌0.37%。分市值来看,小盘股表现突出,国证2000 上涨2.31%,沪深300 和中证500 分别上涨0.25%和1.14%。
分行业来看,科技仍然“打头阵”。军工板块表现领先,SW 国防军工指数上涨4.72%,其中军工电子、航天装备分别上涨6.30%和6.24%,系军工板块主要的推动力量。TMT 板块表现出色,SW 传媒、计算机、电子和通信指数分别上涨3.36%、3.13%、2.65%和1.86%。电力设备行情走强,主要由光伏&锂电板块上涨驱动。而红利板块表现暂时靠后,SW 钢铁、银行、公用事业和煤炭指数分别下跌1.64%、1.23%、0.85%和0.44%。
科技板块涨势较10 月18 日(上周五)边际放缓,半导体预期有所降温。科创50 上涨2.22%,涨幅较上周五的11.33%明显收敛。从日内走势来看,科创50 在上午仍然走强,涨幅在午后一度达到8.70%,而随后则进入调整区间,形成倒V 型走势。热门行业方面,电子涨幅显著收敛,SW 电子指数涨幅由上周五的8.50%下降至2.65%,其中半导体涨幅由11.69%下降至2.86%,指向市场对半导体成为主线的预期有所弱化。
与此同时,市场在积极寻找新的交易思路,受到关注的板块基本具有较强的科技色彩,指向资金博弈仍然围绕科技品种展开。具体而言,北证A 股全部上涨,北证50 指数大涨16.24%,创历史新高;低空经济表现出色,Wind 低空经济指数上涨6.23%;航天板块行情亮眼,Wind 卫星互联网、商业航天指数分别上涨8.75%和7.64%。进一步来看,低空经济和航天To G 端业务占比较重,有望受益于“化债-地方债务压力缓解-项目现金流改善”的逻辑,指向市场或在尝试交易化债+科技共振的预期。
整体来看,成交额维持在2 万亿以上,资金的参与意愿仍然较高;上证指数日内走势一波三折,市场博弈情绪明显。10 月20 日(上周日),首批回购增持再贷款案例落地,23 家公司披露相关公告,总规模超百亿元;时至今日,这些公司大多明显上涨,同花顺回购增持再贷款概念指数大涨5.46%(成分股为这23 家公司),指向回购增持对个股行情的提振效果显著。往后看,上市公司三季报将陆续出炉,关注绩优品种后续表现。
风险提示
货币政策出现超预期调整。本文假设国内货币政策维持当前力度,但假如国内经济超预期放缓、或海外货币政策出现超预期变化,国内货币政策相应可能出现超预期调整。
流动性出现超预期变化。本文假设流动性维持充裕状态,但假如流动性投放少于往年同期,流动性可能出现超预期变化。
财政政策出现超预期调整。本文假设国内财政政策维持当前力度,但假如国内经济超预期放缓,国内财政政策相应可能出现超预期调整。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