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月报:买断式逆回购 “新”意何在?
事件:央行公告决定从即日起启用公开市场买断式逆回购操作工具,操作对象为公开市场业务一级交易商,原则上每月开展一次操作,期限不超过1 年。公开市场买断式逆回购采用固定数量、利率招标、多重价位中标,回购标的包括国债、地方政府债券、金融债券、公司信用类债券等。
补充中短期流动性投放。对比中期借贷便利,买断式逆回购的操作频率同样为每月开展1 次,且MLF 合格担保品与买断式逆回购标的基本一致,我们认为,一方面,买断式逆回购的期限更短,可能会有1 个月、3 个月、6 个月等期限,以补充中短期流动性的投放工具;另一方面,与质押式逆回购类似,MLF参与机构提供的质押品一定程度减少了可交易债券的规模,而央行在买断式逆回购期间仍可以灵活调节债市的供求关系。
丰富央行调控债市工具箱。早在2004 年,我国就已推出买断式回购工具,央行在同期制定发布《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买断式回购业务管理规定》,但金融机构一直以质押式回购为主,一是买断式回购涉及所有权转移,流程较复杂,机构参与积极性不足,二是过去我国回购交易以资金融通为主,而非债券驱动。今年继临时正逆回购、国债买卖和互换便利后,央行再创新货币政策工具,短期来看,年末MLF 到期规模较高,叠加特殊再融资债、特别国债等集中发行,流动性压力预计抬升,买断式逆回购操作能有效对冲资金压力;长期来看,买断式逆回购期间,央行持有更多可交易的高流动性无风险资产,通过该工具与二级市场买卖国债,央行能更有效地管理市场预期并维持债市稳定运行。
缓解流动性压力,债市影响不大。通过买断式逆回购操作工具,央行能够更灵活地向市场注入短期流动性,尤其是在季末或假期等资金偏紧的时期。不过,考虑到央行买断式逆回购操作的频率不高,操作规模仍待观察,短期对债市的影响或不明显。
风险提示:政策变动调整超预期,经济恢复不及预期,历史经验失效。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