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研究:工业企业利润是后发变量 关注价格的先期信号
核心观点
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当月同比增速连续两个月负增长,1-9 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累计同比亦由正转负。
我们理解,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速连续转弱,表面体现为价格和利润率走弱,但从经济循环角度分析,有效需求不足背景下,促生产稳增长的做法反而是工业企业利润走弱的更深层次原因。在新旧动能转换期,有效需求不足成为当前主要矛盾,促生产稳增长做法虽可支撑短期经济增速,亦会导致需求与生产的持续背离。此时若无有效的扩需求政策,因供大于求,企业库存会逐步走高,价格走弱,呈现通缩迹象。与此同时,因产销率走低,销售费用随着销售难度增加,而因存货周转放缓,持有成本亦会提高,进一步压缩企业利润空间。
此阶段,需警惕生产与需求螺旋式下降的风险。
向后看,近期扩内需稳增长的一揽子政策措施持续加码,叠加前期“两新”“两重”政策效果显现,专项债发行节奏提速,实物工作量加速形成,扩内需的政策效果将逐步显效,或将扭转生产与需求螺旋下降的态势,促进经济良性循环,工业企业利润有望稳健修复。
风险提示:
中美贸易摩擦超预期加剧;海外地缘政治冲突加剧;政策效果不及预期。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