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宏观研究 双城记2024:广州与深圳全面比较

双城记2024:广州与深圳全面比较

宏观研究 74

  导读

      广州—深圳“双核”是广东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也是国内重要的创新载体、产业基地、消费中心。但广深城市发展基础、模式、路径甚异,经济、财政、民生、市场建设互有优劣,广深经济总量对比经历了差距缩小、深圳反超,再到广州追赶、广深重新接近的局面。本文聚焦广州和深圳的比较,重点回答以下问题:广深经济格局变化的背后有怎样的时代和自身原因?广州与深圳的产业结构有何差异?广州与深圳财政形势如何,分别对中央和省级财政的贡献如何?未来广深城市发展还有哪些独特优势?在广州经济规模弱于深圳的当下,广州作为国家中心城市,如何谋求更大的提升空间、为经济大省挑大梁做出更大贡献?

      摘要

      广州和深圳是我国内地除直辖市外经济体量最大的两个城市,2023 年GDP规模分别达到3.04、3.46 万亿元,贡献了全国GDP 的2.4%、2.7%,以及广东省GDP 的22.4%、25.5%。从体量看,已相当于中国台湾地区的57%、65%,中国香港的112.5%、128.2%。

      第一,“三十年广州、十年深圳”体现华南第一城的变迁,2018 年以来广深差距重新收窄。广州坐拥千年商都、广东省会的优势,在改革开放后三十余年的时间里稳居华南第一城。深圳凭借“深圳速度”,持续拉近与广州的差距。

      最新修订的数据显示,2012 年深圳GDP 首次超过广州,2018 年广深相对差距达到最大,广州GDP 为深圳的83%,随后差距重新收窄,2023 年广州GDP为深圳的88%。

      第二,临港不如临“港”,区位禀赋、经济要素等方面呈现“穗弱深强”。一是广深地理区位特征各异。广州是“千年古港”,因贸易而兴,但内河航运式微导致优势下降;深圳因毗邻香港而成为特区,抓住地理优势、政策优势积极支持创新创业,大力布局出口导向型产业。二是广州政区土地面积大于深圳,但农村区域占比高,工商业建设用地指标反而不多,且地块零散破碎,受土地的制约更严重。三是与广州相比,深圳吸引了更年轻、更高学历的人口,有利于劳动、知识密集型产业发展。

      第三,广州的城市定位从以往的强调都会门户功能,转向侧重老城市新活力、“四个出新出彩”,发展重点从商贸物流功能转向科技创新、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启动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城市更新“双引擎”,加快城市发展的数字化、绿色化、国际化转型,建成国际一流智慧城市,实现新时代的高质量发展。深圳立足于经济和创新中心的定位,紧抓数字经济、金融服务等重大机遇,成功实现城市经济稳定增长。

      第四,从经济结构看,广深产业结构不同,增长路径各异,广州依托汽车、化工、电子三大支柱工业和服务业,更多体现当地消费需求变化,深圳电子、信息服务和金融业较强,经济外向度、外溢性高,且创新投入和产出更集中。

双城记2024:广州与深圳全面比较

      广州传统制造业占比较高,传统服务业功能齐全,而深圳电子制造营收超过广州全部工业营收,服务业以金融、信息为特色。这一差异的背后,或与汽车和化工处于转型关口、产业空间布局差异、人口和劳动力结构、服务业劳动生产率等因素有关。科技创新方面,目前广州的R&D 强度和企业研发投入均弱于深圳,全省高技术制造业和先进制造业集中于深圳。截至2023 年末,广深分别有A 股上市公司154 家、419 家,2024 年世界500 强企业榜单分别上榜6 家、10 家。

      第五,从财政看,广州对省级财政贡献高,而深圳财政自留比例较高,广州一般公共预算可用财力约为深圳的一半,导致广州更加依赖土地出让收入。

      一方面,广州筹集的各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合计仅为深圳的三分之二,或与经济总量、产业结构等差异有关(详见《广州、深圳财力差异大解密》)。另一方面,经过“分税制”的初次分配,以及转移支付与上解的财政再分配,广州创造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归属中央、省级、市县财政的比重为57:10:

      33,深圳则为57:1:42,自留比例的差异达到9 个百分点,导致广深可用财力差距更加明显。

      第六,与深圳相比,广州基础设施和公共资源较为充足,为城市的宜居环境提供支撑,进而有望吸引劳动者前来定居和工作,或能够成为人口集聚、产业发展、经济繁荣的重要支撑。广州的交通、教育、卫生等公共资源总量与人均资源普遍优于深圳。交通方面,广州、深圳高速公路里程分别为1133、397 公里,全市货运量分别为9.1、4.1 亿吨,全市客运量分别为1.7、1 亿人次,市政道路面积分别为2.2、1.5 亿平方米。教育方面,广州集聚了全省过半高校(84 家),深圳仅有10 家。卫生方面,广州和深圳分别有298、151家医院,其中三甲综合医院20、15 家,执业医师6.9、4.7 万名,常住人口每万人医师数36.6、26.4 名。

      第七,金融中心的优势,或将推动深圳继续成为全球创新高地。深圳是深交所所在地,对证券、基金和上市公司天然具有吸引力,金融业法人、存贷款余额、创投活动等多个指标均高于广州。由于深圳企业通过资本市场、投资机构融资更为便利,高技术、双创等领域企业乐于落地深圳。广州作为广期所所在地,对于期货机构具有一定吸引力。

      第八,对标深圳乃至世界顶级城市,广州未来可以从五个方面发力。一是坚持发展实体经济,深耕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生物医药、互联网和电子商务等赛道。二是优化顶层设计,例如调整优化市与区之间的财政收入分享方案,为各区招商引资提供合理的激励机制。三是加大科技和教育投入,借鉴深圳本世纪以来新建和引进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经验,研究新建1-2 所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四是深入开展土地整理和盘活低效用地,破除经济发展障碍因素。五是增强金融服务科技和产业发展的能力。

      风险提示:政策环境超预期;统计和测算数据有偏差

机构:粤开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罗志恒/徐凯舟 日期:2024-10-29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