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发力系列研究报告之八:财政资金哪些与科技相关?
核心观点
新型举国体制下,财政资金是支持科技的重要资金来源,一方面通过具有普惠性特点的财政工具(例如税收优惠、财政贴息、财政奖补和支持科技创新专项担保)支持、激发整体的科创企业创新活力,另一方面,在未来产业等前沿领域、卡脖子关键技术领域,更需要具有针对性的财政支持方式发力,如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政府投资基金和政府采购。我们认为以政府性投资基金为代表的针对性支持方式有望加快发展,通过财政资金引导更多耐心资本支持未来产业等新质生产力。
国家预算内资金支持科技有哪些特点?
我们认为,在新型举国体制下,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政府也要更好地发挥作用,在创新全周期链条中也存在一些市场失灵的领域需要财政作为引导和补充,尤其是基础研究和关键技术研究需要财政资金的支撑,以及通过财政工具、财政资金撬动社会资金流向国家科技战略领域和支持科技创新企业。国家财政将科技作为财政支出的重点领域优先予以保障,我国一般公共预算对科学技术的支出比重不断提升,预计未来仍有提升空间。2023 年科学技术在公共财政支出预算中占比从2003 年的1.27%增至3.84%。
目前我国在科学技术方面的公共财政资金主要流向科学技术的创新与应用。我们认为,当前我国众多领域的科技正处于进一步向前沿发展的阶段,在基础研究方面的突破,自主掌握核心技术尤为关键,预计财政资金在基础研究、重大科技项目上的倾斜力度仍会有所提升。
财政资金通过哪些财政工具(方式)支持科技企业?
总体来看,财政资金支持科技既有传统的财政工具,例如税收优惠、财政贴息、财政奖补,也有更广义的支持科技方式,例如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政府投资基金、支持科技创新专项担保和政府采购。
其中,税收优惠、财政贴息、财政奖补和支持科技创新专项担保在支持科技企业上更具有普惠特点,支持面较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政府投资基金和政府采购更具有针对性,更适合用于关键领域、重点产业的科技突破。
我们认为,具有普惠性特点的财政工具有助于支持、激发整体的科创企业创新活力,但在未来产业等前沿领域、卡脖子关键技术领域,更需要具有针对性的财政支持方式发力。我们预计以政府性投资基金为代表的针对性支持方式有望加快发展,通过财政资金引导更多耐心资本支持未来产业等新质生产力的发展。
超长期特别国债如何支持科技?
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位于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范围的首位。超长期特别国债对于科技的支持范围较广,可用于科技重大项目、基础研究等领域。
从2024 年长期特别国债申报经验来看,特别国债主要支持的17 个具体投向包括:科技研发,绿色智能数字基础设施,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配套的就业、教育、医疗、住房、养老等公共保障体系,高标准农田建设,城市地下隐患管线维修、更新和升级改造,绿色产业体系,能源原材料重点领域,重点行业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等。
展望未来,我们认为可能通过特别国债加大对科技研发投资力度,尤其是通过支持科技重大项目等关键技术领域。
在科技方面,央地事权及支出责任如何划分?
科技领域央地财权事权的划分理念是,中央财政侧重支持全局性、基础性、长远性工作,以及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组织实施的重大科技任务。同时进一步发挥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的作用,充分调动地方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地方财政侧重支持技术开发和转化应用,构建各具特色的区域创新发展格局。
我们认为,合理划分科技领域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有助于各级政府分工合理、高效协同,是政府有效提供科技公共服务的基本保障。
风险提示
财政收支分类科目调整;全国人大批准的债务限额调整;预算管理制度调整。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