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经济:10月PMI的“不同寻常”
事件:10 月31 日,国家统计局公布10 月PMI 指数,制造业PMI 为50.1%、前值49.8%、预期49.5%;非制造业PMI 为50.2%、前值50%。
核心观点:10 月生产指数与预期指数大幅上升,主因价格指标改善扭转企业经营预期。
“不同寻常”之一:往年10 月PMI 均明显低于9 月,但今年10 月积极改善。2017 年以来制造业PMI 10 月读数均低于9 月,平均下行0.6 个百分点。而今年10 月回升0.3 个百分点至50.1%,分结构看,生产指数(+0.8 个百分点至52%)明显回升构成主要支撑。
“不同寻常”之二:高技术、装备、消费品制造业PMI 均回落,或是高耗能行业PMI 回升构成支撑。从统计局公布的四大类行业PMI 来看,10 月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消费品PMI 分别较9 月回落2.9、0.7、1.6 个百分点至50.1%、51.3%、49.5%,消费品PMI更是下行至年内最低水平。而整体制造业PMI 明显回升,或更多源于高耗能行业PMI 改善。
出现上述变化的原因在于,政策加码显著拉动大宗价格,高耗能行业盈利转好推动生产改善,也与高频数据表现一致。10 月建筑业PMI 回落0.3pct 至50.4%,高耗能行业需求有所走弱。但伴随政策加码,黑色压延、有色压延等产品价格大幅上涨,推动10 月出厂价格(+5.9pct 至49.9%)大幅回升。此背景下,7 月来大幅走低的钢厂盈利率,10 月大幅回升至62.1%,推动生产改善。10 月采购量(+1.7pct 至49.3%)也明显回升。
需求层面,新出口订单继续下滑,但内需订单维持稳定,生活性服务业PMI 也有所修复。
10 月新出口订单继续回落0.2pct 至47.3%,外需进一步放缓与外部制裁对于出口的影响或开始显现。但与此同时,内需订单小幅上升0.1pct 至50.4%。服务业PMI 也回升0.2pct至50.1%、重回景气区间,结构上与居民旅游出行相关的交运行业PMI 升至55.0%以上。
总结:价格指标先行改善后,对扭转企业预期有非常积极的意义,后续需要继续跟踪政策对于需求的支撑效果。在9 月之前,制造业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持续下滑,即使9 月PMI在量的层面积极改善,但预期指数仍然下行至52%的近两年来最低水平。但伴随10 月价格指标明显改善,企业预期指数大幅回升2 个百分点至54%,已回到今年6 月时水平。而伴随前期稳增长政策效果逐步显现,对冲出口的潜在下行风险,内需整体也保持稳健修复,后续需继续跟踪政策对于需求和价格的支撑效果。
常规跟踪:制造业PMI 重回扩张区间,非制造业景气边际改善。
制造业增长动能回升,PMI 重返扩张区间。10 月,制造业PMI 逆季节性回升,环比增加0.3 个百分点至50.1%。主要分项中生产指数涨幅较大、边际上行0.8 个百分点至52%;新订单指数回升至荣枯线,环比增加0.1 个百分点至50%。产需活动加快下,原材料库存、从业人员指数均有改善,供应商配送指数仍在收缩区间。
需求相对稳定下,原材料价格上涨带动企业采购指数回升。10 月,原材料价格指数大幅上涨,环比增加8.3 个百分点至53.4%。价格上涨提振企业预期,企业采购活跃度明显回升,采购量指数环比上行1.7 个百分点。需求方面,内需表现稳定,在手订单指数环比增加1.4个百分点至45.4%。制造业库存延续去化,产成品库存指数环比减少1.5 个百分点。
非制造业:服务业景气改善,非制造业PMI 有所回升。10 月,非制造业PMI 边际增加0.2个百分点至50.2%。具体行业中,服务业PMI 较上月回升0.2 个百分点至50.1%,其新订单指数较上月回升2.8 个百分点至47.8%。相比之下,建筑业PMI 较上月回落0.3 个百分点至50.4%,新订单指数虽有回升,但仍处收缩区间。
风险提示:外部环境变化,房地产形势变化,稳增长政策推进速度不及预期。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