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宏观研究 宏观伴读系列(39):企业活力研究

宏观伴读系列(39):企业活力研究

宏观研究 116

  研究结论

      东方宏观与战略研究团队现推出“宏观伴读”系列,话题聚焦宏观经济背景下的社会现象,内容上结合海内外文献的研究成果,旨在从细微处去理解经济社会的发展与改变。第39 期聚焦企业活力的测度与影响因素。

      9 月26 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要帮助企业渡过难关,进一步规范涉企执法、监管行为;要出台民营经济促进法,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环境。此外10 月10 日国新办发布会提到,要规范异地行政执法行为,建立健全异地行政执法协助制度,防范选择性执法、趋利性执法,强化行政执法的监督,对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的行为坚决纠正,严肃追责。这些举措都指向改善企业主体信心与活力,为内循环提供更多动能。从学术的角度,有相当多研究者从测度方法、影响因素等方面对企业活力进行了讨论。

      王晓林、白雪洁(2022)在《中国企业活力水平测度及时空差异性研究》一文中对A 股上市企业的活力水平进行了测度,作者从企业“生存—成长—再生”循环的角度,探究其表现出的三种能力即生存力、成长力与再生力:(1)用清偿能力(资产负债率与流动比率)与营运能力(总资产周转率与流动资产周转率)来代表企业的生存性;(2)从盈利能力(净资产收益率与资产报酬率)、发展能力(营业利润增长率与资本积累率)与竞争能力(市场占有率)3 个方面表征企业的成长性;(3)选择创新能力(用研发支出占比与无形资产比率衡量)与转型变革能力(使用1/固定资产比率与其他业务利润率)表征企业的再生性。针对2005—2018 年A 股上市企业的研究发现,2012 年以后企业活力指数不断提升,其中东部地区企业活力水平最高,而东北的内部差异最大。值得一提的是,王伟同、李秀华(2019)在《东北地区企业活力评价与比较分析——基于微观企业的视角》中专门针对东北企业的情况做了分析,其主要考虑两个维度,一是企业进入退出行为,涉及指标有地区存量企业数量占比及累计增幅、地区企业注册资本占比及累计增幅、注册资本的行业流向、企业注销率、企业吊销率和企业生存年限;二是地区企业生存质量,指标有盈利能力(地区企业净利润率及净利润增长率)、创新能力(地区企业专利数)、风险失信(地区行政处罚企业个数及315 涉诉企业数)、高管素质(地区高管的平均年龄、学历及性别比)。作者发现,东北地区新增企业情况较为乐观,但企业退出率较高,且各维度在全国比较中不具优势。东北三省内部,辽宁省在吸引企业进入层面表现最为突出,且虽然其企业的盈利能力略弱于吉林,但创新能力、风险失信以及高管素质等都有较好表现。

      企业活力改善的驱动力则首先来自企业主体本身。单宇、周琪、闫芳超(2024)在《打开活力密码:中国民营企业组织活力塑造机理研究》一文中选取华源工业集团公司作为案例,将活力的塑造机理拆解为企业层、团队层和个体层。作者发现,来自管理层的愿景感召与信念共启(如集团领导冒着生命危险辗转拜访爆破线客户,用行动教育团队新成员)、来自中层的干部激活与动能激发(每年都会淘汰25%的管理人员)、以及个体层的意义给赋与认同建构(鼓励员工尽孝、夫妻相敬和关爱子女,甚至对生活在本地的村民职工,如果夫妻关系出现问题,董事长会亲自上门调解)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宏观伴读系列(39):企业活力研究


      政策环境同样是重要原因,如王国松、李欣宇(2024)认为,与要素禀赋结构相契合的银行业结构(计算各地级市五大国有银行分支机构数量占商业银行分支机构总数的比重,并使用各地级市资本存量与劳动力数量之比衡量要素禀赋结构,再将两者排序相减得到相对差距)能够通过改善银企间信息环境、优化信贷资源配置以及降低企业财务与违约风险激发实体企业活力,在非国有企业、高科技企业、金融科技发展不充分地区的企业与经济政策不确定性较高的时段内更加明显。

      风险提示:引用的学术研究、计量模型所需假设与现实存在偏差的风险。

机构:东方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孙金霞/曹靖楠/陈至奕/孙国翔 日期:2024-10-31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