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宏观研究 宏观周聚焦:财政预算调整 有何经验参考?

宏观周聚焦:财政预算调整 有何经验参考?

宏观研究 82

  财政政策成为眼下市场关注焦点,而年中财政预算调整须经人大常委会审批。11 月人大常委会召开在即下,过往人大常委会审议预算调整有何经验参考?本文梳理,供参考。

      年中调预算,眼下为何紧盯人大常委会?增量财政政策若涉及预算调整须经常委会审批根据《预算法》的规定,如果需要调整财政预算,必须经过相应层级人大常委会的审查和批准。

      例如,中央预算的调整方案需提请全国人大或人大常委会审查和批准,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预算的调整方案则需提请本级人大或其常委会审查和批准。

      财政预算调整或可分为定期和不定期两类,定期调整多发生于地方层面,省级、直辖市及单列市政府调整其地方债发行金额、转移支付规模等。地方债务限额分批下达背景下,地方每年进行多次常规预算调整;主要为新增债务限额及转移支付下达后,收支总量对应调整。

      相比地方例行调整预算,全国层面年中财政预算调整频率较低,多发生于外生事件冲击、稳增长承压等背景下。考虑到当前时点增量财政政策加码为全国层面,若涉及相关预算调整则须经全国人大常委会审批。因此即将召开的人大常委会会议或成为观察增量财政政策的重要窗口。

      过往人大常委会如何审议预算调整? 中央债务限额调整较多,收支结构调整较少回顾过往全国人大常委会年中调整预算,涉及中央债务限额调整较多。人大常委会审议财政预算调整,多与中央债务限额调整有关,例如1998-2000 年,2007 年,2023 年预算调整;地方债务限额和财政收支结构的预算调整较少,仅在2008 年,2015 年,2016 年进行调整。

      人大常委会会议召开前,委员长会议通常会召开决定常委会会议时间,并披露建议的会议议程。

宏观周聚焦:财政预算调整 有何经验参考?

      委员长会议负有决定常务委员会每次会议的会期,拟定会议议程草案职责。但人大常委会会议最终议程可能较委员长会议披露有所不同。例如2023 年10 月,在委员长会议未披露审议中央预算调整相关议程下,常委会会议亦在最后一天审议批准了增发国债。

      当前,人大委员长会议披露的议程草案虽无预算调整,但不排除调整财政预算的可能性。尽管人大委员长会议建议的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议程未包含预算调整事项,但根据2023 年10 月预算调整经验,11 月人大常委会会议仍有可能进行预算调整。关注年内是否进行预算调整,或可跟踪11 月人大常委会会议每日内容以及会议最后一天审议批准事项。

      本次人大常委会或重点关注哪些?年内财力补充、化债政策、商业银行补充资本金等? 假若本次人大常委会涉及预算调整,根据财政部新闻发布会指引,或重点关注补充年内财政资金,新一轮地方化债政策,商业银行补充资本金,中央债务空间利用等方面。同时,9 月人大常委会会议出席人员提出的“提前安排发行一部分明年的国债和地方政府债券”等亦涉及预算调整,须经人大常委会审批,或可在本次人大常委会重点跟踪。

      年内一般财政收入缺口或可继续通过盘活存量资产,新增使用中央债务结存限额补充等不涉及预算调整方式补充。10 月12 日财政部发布会提出“中央财政从地方政府债务结存限额中安排了4000 亿元,补充地方政府综合财力”。若该债务结存限额动用的是地方政府一般债,则可能对一般财政收入缺口有所补充。年内财政剩余的资金缺口或也可以选择动用国债结存限额。

      新一轮化债政策、商业银行补充资本金等或是中长期政策,可能在人大常委会、次年全国“两会”等分批审议推进。本轮化债政策时间维度,或可参考2015 年-2018 年化债经验,可能并不急于在年底集中推进。同时,商业银行补充资本金或分批分次推进。后续以财政为代表的一揽子增量政策情况,还可重点关注12 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次年全国“两会”安排部署。

      风险提示:经济变化超预期,政策超预期。

机构:上海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有限公司 研究员:赵伟/贾东旭/侯倩楠 日期:2024-11-01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