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宏观研究 深度*宏观*政策学习系列专题之二:我们如何理解财税体制改革?

深度*宏观*政策学习系列专题之二:我们如何理解财税体制改革?

宏观研究 86

  我国财税体制改革持续推进,但部分结构性问题尚未得到有效解决,“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措施”正呼之欲出。

深度*宏观*政策学习系列专题之二:我们如何理解财税体制改革?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需解决的问题

      分税制实施以后,央、地财政收入分配逐步趋于平衡,截至2023 年,中央、地方公共财政收入分别在全国公共财政收入中占比实现45.9%和54.1%,但从支出比重上看,地方政府承担了更多的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支出,与其收入占比不尽匹配,截至2023 年,地方政府在公共财政预算支出中占比实现86.1%,地方财政财权、事权不平衡。

      从具体的收入分项看,2023 年地方政府税收收入规模实现76643.03 亿元,其中规模占比较大的四大的税种分别为国内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土地增值税及个人所得税,分别占比31.9 %、20.7 %、8.3 %和7.8%,需注意的是,以上税种中国内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及个人所得税均为央、地共享收入,地方财政缺乏自身优势税种。

      支出方面,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已将部分社会保障、跨区域重大项目建设维护等作为中央和地方共同事权,但从具体的支出分项看,中央政府在社会保障、教育及科技等央、地方共同事权上支出占比偏低,2020 年分别实现3.48%、35.74%和4.58%;此外,公共财政支出中,基建三项支出包含央、地共同事权中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支出,在以上支出项目中,中央支出占比也明显偏低。

      中长期财税改革思路梳理

      近年房地产行业风险积聚,为“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财政政策推动房地产行业止跌回稳的责任持续扩大,10 月12 日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财政部副部长廖岷指出,将从允许专项债券用于土地储备、支持收购存量房和及时优化完善相关税收政策三方面积极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我们认为,在财政政策积极发力的背景下,强化财政支出的杠杆效应,能够更为有效地为重点领域“背书”,引入合理社会资本,实现政府、市场之间的有效配合。

      加强税收、转移支付的收入再分配作用。着眼当下时点,发挥财政的转移支付功能或是增厚居民收入的更直接手段。2024 年前三季度,我国人均居民可支配工资性收入和财产净收入同比增速分别实现5.7%和1.2%,均较上半年有所下滑,当下或是转移收入进一步发挥支撑作用的重要时点。从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结构看,2024 年前三季度,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同比增长4.3%,对当期财政支出的正贡献实现0.7 个百分点,为当期正贡献最明显的支出分项。

      完善退税制度,呵护企业利润水平。为对冲疫情影响,2022 年我国对增值税留抵退税实施了一次性退返,全年共计实现留抵退税规模17660.4 亿元,较好地维护了当期实体企业的内部流动性状况,可见此前我国已有较为成功的实践。但从长效机制看,增值税留抵退税制度仍需进一步完善,当前实体企业盈利能力仍在修复过程中,2023 年工业企业盈利整体负增长,2024 年前三季度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长仍较弱势,当期同比降幅实现3.5%,如何将“短期不能抵扣且需留待未来抵扣”的“进项增值税”,按照每年一定的比例退还,或是后续退税制度设计的重要课题。

      风险提示:海外发达经济体通胀维持韧性。地缘政治局势复杂化。房地产行业主体预期修复偏慢。

机构:中银国际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陈琦/朱启兵 日期:2024-11-02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