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宏观研究 宏观专题:从经济基本面看欧元区:德法主导经济下行 经济前进动能匮乏

宏观专题:从经济基本面看欧元区:德法主导经济下行 经济前进动能匮乏

宏观研究 76

  前言:自疫情以来,欧元区经济持续偏弱,与美国基本面的韧性表现形成鲜明对比。我们的欧洲观察系列,将尝试从经济基本面、债务、货币政策等多维视角描摹欧元区状况,以期为我国出口及汇率提供研判的参考。

      核心观点:1、当前欧元区虽然经济动能疲弱,但尚未至危机程度。究其原因,本轮经济下行是由德法主导,PIIGS 经济仍显韧性,增速领先德法,或指向尾部风险可控。

      2、德国主导欧元区经济下行,对应的部门特点是:工业衰弱,服务业虽表现韧性但无法对冲工业下行的拖累。

      3、针对工业,短中期或仍面临严峻挑战。需求不足是当前限制工业生产的核心矛盾。

      内需的疲软源自实际可支配收入偏低(通胀)和居民信心不足(货币政策紧缩效应、失业预期高企)。通胀的回落将同时提振实际收入与居民信心,但还不够,信心的修复可能需要更快和/或更大幅度降息。

      外需的乏力则同时有周期性(全球制造业PMI 下滑)和结构性挑战因素(欧洲工业生产竞争力下滑)。对于前者,根据WTO 预测,明年全球货物贸易量增幅(3%)可能略高于今年(2.7%),但面临贸易政策环境和地缘局势冲突的不确定性。对于后者,能源成本问题可能对欧洲出口构成中期挑战(主要是影响欧元区的份额)。

      4、针对服务业,一方面需要警惕服务需求的边际走软(服务业PMI 指数加速下滑,未来预期分项指数也跌至9 个月低点),另一方面也要注意工业疲软对服务业的负面溢出效应(一是某些商业服务本身与工业生产产品紧密相连。二是工业疲软影响制造就业,进而影响有关行业从业者服务消费能力和意愿)。

      5、综上,目前来看,欧元区经济方面,虽然尾部国家风险可控,但经济动能匮乏,需求不足的矛盾较为尖锐,或指向欧央行降息路径更加鸽派,欧元相对美元偏弱,反向支撑美元指数韧性。

宏观专题:从经济基本面看欧元区:德法主导经济下行 经济前进动能匮乏


      经济基本面:德法主导经济下行,经济前进动能匮乏

      (一)德法主导经济下行,尾部国家表现韧性就欧元区基本面分析范式而言,“经济增长看德法,尾部风险看PIIGS”。当前欧元区虽然经济动能疲弱,但尚未至危机程度。究其原因,本轮经济下行是由德法主导,PIIGS 经济展现韧性,增速领先德法,尾部风险可控。伴随PIIGS与德法经济增速差走阔,2024Q2 其与德法国债利差进一步下行至2009 年以来低点0.76%。

      (二)工业主导经济下行,服务业独木难支

      德国主导欧元区经济下行,对应的部门特点是:工业衰弱(德国工业增加值占欧元区比例高达36.2%,高于德国GDP 占比27.2%)。服务业虽表现韧性但无法对冲工业下行的拖累。

      (三)工业主导下行:或仍面临严峻挑战

      1、需求不足是当前限制工业生产的核心矛盾

      需求不足+高库存限制工业生产。根据工业企业调查,9 月,认为需求不足是限制生产因素的企业占比升至39.7%,占首位。再叠加疫情后经历了一轮史无前例的库存累积,库存的消化影响了当期生产。

      目前来看,虽然库存在快速去化,但短期内需求前景或仍疲弱,下行风险更高(9 月欧元区制造业PMI 新订单指数降速连续第四个月加快),或限制工业生产的复苏。

      2、内需疲软的背后:实际可支配收入偏低,居民信心不足内需疲弱背后,一方面是居民实际可支配收入增长慢。今年以来,无论是横向与历史水平比,还是纵向与其他发达国家比(美、英),德法居民实际可支配收入表现均偏弱。另一方面则是,居民预期偏弱,消费信心不足。其背后是货币政策紧缩效应以及失业预期高企是主要因素;虽然通胀持续下行有利于消费信心恢复,但还不够。

      3、外需乏力的背后:周期性与结构性挑战并存周期性因素方面,全球贸易需求边际放缓。结构性因素方面,当前拖累欧元区出口份额的某些因素或逐渐消退(供应链瓶颈、消费需求偏好转变),但是价格竞争力的挑战,特别是能源成本问题,或持续形成中期层面扰动。

      (四)需求疲软渐显,工业疲弱或有负面溢出效应一方面,需要警惕服务需求的边际走软。PMI 指数显示欧元区工业和服务业产出活动出现广泛的下滑。从未来预期指数看,下行风险凸显。9 月,服务业PMI未来预期指数跌至9 个月低点。

      另一方面,工业的持续回落或对服务业造成负面溢出效应。从数据来看,将服务行业一分为二——市场化服务与公共服务,前者与制造业增加值增速的关系密切(最新截至2024Q2 的五年相关系数达83.4%),且占服务业增加值75%,相比之下,公共服务虽更能抵御衰退周期的影响,但其增加值占比仅25%。或意味着工业生产对服务业的负面溢出效应不容忽视。

      风险提示:外需趋势超预期,欧元区就业超预期,地缘局势演变导致能源价格变动超预期等

机构:华创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研究员:张瑜/夏雪 日期:2024-11-05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