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宏观热点速评:扩内需更为重要
据新华网1快讯,美国共和党候选人特朗普6 日凌晨宣布在2024 年总统选举中获胜。在需求缺口较大而外部环境更加复杂的情况下,我国逆周期政策力度加大的必要性进一步上升。从宏观政策来看,中国财政政策的空间比较大,货币政策也仍有宽松空间,虽然缓解地方政府债务负担有利于支持消费,但财政直达民生也显得更为重要。
特朗普的政策主张大概可以被概括为七个关键词,分别是对内减税、对外加征关税、放松监管、驱逐非法移民、鼓励化石能源、重视科技、外交孤立主义。如果特朗普赢得大选,他多大程度上执行这些政策尚待观察。逻辑上来说,在百日之内最可能采取的行动是颁布总统行政命令(executive orders)。这些命令不需要经历国会审批的繁琐程序。这种施政方式在其首个任期已经得到验证,当时他在上任百日内就签署了32 项行政命令,多于此前奥巴马、布什父子、克林顿、里根等美国总统2。
特朗普在竞选中称将加倍推进“美国优先”议程,其中一个政策选项是对外提升关税,部分关税政策不必通过国会同意,而是通过行政手段施行。一个可能是对进入美国的商品加征基准关税,针对某些地区或行业还可能征收“特定税”,作为引导制造业回流美国的一种手段。总统权力范围内的加征关税政策一般需要通过“301 调查”等行政程序作为基础,但这些调查在特朗普上一个任期内就已实施,因此可能不一定会成为加征关税的主要障碍。
倘若美国加征关税,对其进口目的地经济的影响可能主要有两个渠道:一是直接影响出口,二是产业布局,当然出口和产业布局的变化会间接影响消费。
美国加征关税对被加税的经济体的总出口影响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该经济体出口对关税的弹性(就是一个单位的关税变化对出口带来的抑制),理论上这个弹性应该是负值,就是美国提升关税会提高其进口成本,从而降低别国对其出口。这个弹性的绝对值越大,那么关税变化对出口的影响越大。二是该经济体对美国出口占其总出口的比重,对美国出口占比越大,那么关税对总出口的影响也越大。这几年我国出口对美国的直接依赖度有所下降,2023 年我国对美国出口占我国总出口的比重为14.8%。如果要估算出口变化对GDP的影响则还要看出口占GDP的比重(2023 年中国出口占GDP比重为18.9%)和出口带来的国内增加值与总出口的比重。
有一些渠道可能会缓冲关税对出口的影响。一是微量货物进口不受关税限制。美国海关法的微量货物规定允许价值低于800 美元的进口商品免税免查验进入美国。二是通过第三地的转口贸易。从上一轮中美贸易摩擦的经验来看,美国对中国加征关税使得中国对美国出口下降,但是对其他地区出口上升。三是关税豁免。上一轮中美贸易摩擦中,USTR推出多轮关税豁免,使得美国对中国的真实有效关税率低于名义关税率。四是汇率也可能发挥自动稳定器作用,部分对冲关税影响。
加征关税也可能提升外资企业转移生产基地的动机,从而影响被征关税经济体的固定资产投资。这个渠道对经济的影响取决于FDI以及OFDI占一个经济体的总FAI的比重,以及FDI和OFDI里面多少可能会转移生产基地。2023 年中国FDI、OFDI占整体固定资产投资比重分别为2.3%、2.6%。当然,其他因素也会影响企业布局,比如本地市场的重要性,上下游供应链的配套程度等。各个行业受到的影响也不一样。
至于这些渠道对消费的影响也取决于消费倾向的大小。从宏观政策来看,中国财政政策的空间比较大,货币政策也仍有宽松空间,在需求缺口较大而外部环境更加复杂的情况下,逆周期政策力度加大的必要性进一步上升。虽然缓解地方政府债务负担有利于支持消费,但财政直达民生也显得更为重要。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