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点评报告:10月出口意外高增
据海关总署,2024 年10 月出口总值为3091 亿美元,同比增长12.7%,远高于市场预期的2.1%,前值为2.4%;进口总值为2133 亿美元,同比下滑2.3%,低于市场预期的增长0.0%,前值为0.3%。继9 月出口增速明显放缓后,10 月数据再度迎来大幅反弹,如何看待?
第一,台风扰动造成的积压需求释放,推高10 月出口增速。据海关总署数据,我国机电产品出口主要集中于广东省、江苏省、浙江省、上海市等地,2023 年期间四者在机电出口领域累计占比达到62.1%。今年9 月的台风影响主要集中于长三角、珠三角地区,这也使得期间机电产品对出口的拉动效果快速由8 月的7.1pct 下滑至2.3pct。而进入10 月,随着积压后的出口需求集中释放,机电产品对10 月出口的同比重新回到8.5pct 的高点,也是10 月出口数据超越市场预期的关键支撑因素。
若将9-10 月视为一个整体,观察双月出口规模的季节性特征,2024 年9-10 月累计出口6128 亿美元,与2021、2022 年的6038、6119 亿美元基本相当,高于2023 年的5707 亿美元,同比增幅可达到7.4%,与今年5-8 月均值的7.9%量级一致。
第二,汇率方面,10 月美元指数上涨带动人民币小幅贬值,有利于拉动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需求。若分品类来看,10 月期间劳密型产品同样为出口带来了重要贡献,农产品、塑料制品、纺织品、服装等品类对出口的同比拉动分别达到0.3pct、0.3pct、0.6pct、0.4pct,较9 月数据存在明显改善。背后原因或与汇率相关,10月初出炉的9 月CPI 数据反映美国通胀去化存在反复,叠加临近美国总统选举,市场部分重启“特朗普交易”,美债收益率连带美元指数快速走高,美元兑离岸人民币汇率由9 月末的6.98 反弹至10 月末的7.14。
第三,10 月国内出口大增,可能并非应对特朗普关税政策的“抢跑式出货”。在本轮竞选过程当中,特朗普的重要主张之一,便是将全面征收关税(10-20%),并对从中国进口的商品征收更高的关税(60%)。10 月初开始,特朗普选情持续升温,这也使得市场开始担忧国内出口的前景,并且猜测海外市场是否会针对特朗普胜选的可能性,提前备货。
第四,进口分品类观察,10 月我国对大宗商品的进口需求延续分化,对煤炭、粗铜、铜矿、天然气仍有需求,对进口的同比拉动作用分别为0.2pct、0.2pct、0.3pct、0.5pct,对应同比增幅为14.4%、7.9%、17.6%、27.1%;但对粗铁及原油的需求则依然偏弱,二者的同比拖累分别为3.8pct、1.0pct;此外,农产品进口也由9月拉动0.3pct 转变为10 月拖累0.4pct。机电产品及高新技术产品依旧是进口的关键需求,二者对进口的同比拉动分别达到1.0pct、2.6pct;机电产品的细项中,自动数据处理设备、集成电路的同比拉动作用维持在高位,二者分别为1.4pct、1.6pct,对应同比增幅为51.9%、10.3%。
第五,接下来的出口链可能面临全球贸易继续增长,但美国加征关税形成扰动。一方面,全球贸易增速在放缓,但仍维持正增长,全球制造业-贸易链条仍有韧性。10 月全球制造业PMI 指数结束三连降,由48.8%反弹至49.4%,新订单分项指数也由47.3%上升至48.8%。而主要发达经济体处于降息周期中,融资利率下行有助于降低补库存成本。
观察周边经济体出口,10 月越南、韩国的出口同比增幅分别为10.1%、4.6%。越南增速尚可,虽然不及7-8 月的16%-21%,但仍维持在10%+水平;韩国出口三连降,8-10 月增幅数据分别为11.4%、7.5%、4.6%,增速维持在5%一线。韩国出口放缓主要是受到半导体和汽车拖累。24Q3 韩国乘用车出口额同比减少4.7%;同时芯片经价格变动调整后,韩国8 月和9 月半导体出口分别同比下降7.6%和7.5%,拖累第三季度整体数据下降5.3%。
另一方面,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他在竞选期间曾承诺推动广泛的加征关税政策,对所有进口品征收20%的关税,针对从中国进口商品征收更高关税。加征关税无需经过国会,落地难度相对较低,特朗普可能在明年1月就职之后着手推动,作为就职百日政绩的一部分。值得注意的是,上一任期中支持全球化的温和派,已不在特朗普的新团队中。而上一任期中执行关税政策的的贸易代表莱特希泽,仍在其核心团队中,可能出任涉及贸易的重要内阁职位(财长或贸易代表)。加征关税为后续的贸易前景带来较大的不确定性。
总结而言,接下来一段时间,对出口基本面的关注,可能让位于美国加征关税。国内资产定价,可能会更为关注国内逆周期政策加码的规模、形式。在11 月人大常委会的化债工具落地之后,12 月政治局会议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传递的信号值得关注。从对冲角度来看,后续逆周期政策落地的规模,可能也会取决于美国关税的推进情况,部分增量财政政策的力度可能要到明年3 月的两会确定。
风险提示
国内政策出现超预期调整。本文假设国内政策维持当前力度,但假如国内经济超预期放缓、或海外货币政策出现超预期变化,国内政策相应可能出现超预期调整。
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出现超预期变化。本文假设美国等发达经济体加息路径按照点阵图进行,但假如其通胀等数据持续超预期,货币政策节奏相应可能出现超预期变化,对全球贸易数据产生扰动。
流动性出现超预期变化。本文假设流动性维持充裕状态,但假如流动性投放少于往年同期,流动性可能出现超预期变化。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