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宏观研究 中国宏观热点速评:全国人大常委会财政新闻发布会点评:防风险与促增长并重

中国宏观热点速评:全国人大常委会财政新闻发布会点评:防风险与促增长并重

宏观研究 70

  11 月8 日,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关于批准《国务院关于提请审议增加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置换存量隐性债务的议案》的决议,并举行新闻发布会,财政部和全国人大财经委相关领导参加1。我们认为此次会议意在防风险与促增长并举,一次性增加隐债置换额度缓解了地方化债负担,也将腾挪出资金稳增长,支持投资与消费。在需求缺口较大,外围环境更加复杂的背景下,其他财政政策加码的必要性上升。从政府表态来看,明年财政力度有望大于今年,我们对此充满期待。

      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批准增加6 万亿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置换存量隐性债务、分三年实施、每年2 万亿元,并宣布从2024 年开始,连续五年每年从新增地方专项债券中安排8000 亿元专门用于置换隐债累计4 万亿元,2029 年及以后到期的棚改隐债2 万亿元按原合同偿还、不必于2028 年底之前提前偿还。三项举措下,财政部估计地方需消化的隐债总额从2023 年底的14.3 万亿元大幅降至2.3 万亿元,五年累计可节约6000 亿元左右利息支出。

中国宏观热点速评:全国人大常委会财政新闻发布会点评:防风险与促增长并重

      我们认为隐债置换不只节省利息,还将释放增量财政支出空间。2023 年7 月政治局会议首提一揽子化债方案后,特殊再融资债及金融机构支持化债政策力度有所加大,过去一年多城投公开债违约风险下降,城投新发行利率均下行,重点省份由于支持更多、降幅更大。城投融资成本虽降,但以地方还本付息相对新发债务或综合财力来衡量的偿债负担上升,对三保、政府消费、基建等其他财政支出形成挤压。假设6 万亿元新增置换债和无需提前偿还的2 万亿元棚改债中50%可减少对原本用于其他开支的财政收入和经营性债务的挤占,未来三年或可释放财政空间4.08 万亿元,未来一年或可释放财政空间1.36 万亿元,相当于2023 年GDP 的0.86%2。

      4 季度一般预算支出有望迎来小幅脉冲。此次发布会再度提及确保完成全年预算目标任务,收入缺口将通过中央和地方综合努力,前者或通过调用部分中央单位专项收益补充收入、确保中央对地方的转移支付足额到位,后者通过调用地方债券结存限额、调用资源资产、调用地方预算稳定调节基金等方式实现。今年前9 月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同比增长2.0%,若能实现全年支出目标,4 季度支出同比增速有望提升至8.5%。

      明年稳增长政策力度有望加大。除了支持房地产市场发展的税收和收储政策外,发布会提出明年将实施更加给力的财政政策,具体包括积极利用可提升的赤字空间、扩大专项债发行规模、继续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两重”以及加大力度支持“两新”。我们认为“两新”政策加力扩围,有助提振投资和消费。设备更新方面,根据9 月发改委的介绍,1500 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共支持4600 多个项目,相关设备更新项目总投资近8000 亿元,带动各类设备更新超过200 万台(套)。按此推算,如果进一步加力支持设备更新改造,可支持的设备更新项目总投资规模将更大。

      消费品以旧换新方面,9 月以来伴随政策落地,相关消费改善明显,比如9 月汽车零售额转为正增长,家电销售额增速超过20%等。明年扩大消费品以旧换新的品种和规模,一方面可以与现有政策相接续,防止由于政策到期退出导致的相关消费下滑;另一方面可以扩大政策覆盖面,让更多消费品类和消费群体受益。值得关注的是,2021 年下半年以来,土地和隐债融资收入下降较大,抑制社会集团消费。而本次大规模债务置换,有助于减少化债对财政资金的挤占、助力社会集团消费恢复性增长(请参考11 月7 日发布报告《加速债务置换或利好消费》)。

      此外,政府债务管理制度在进一步健全完善。发布会指出,“今年8 月,党中央作出建立健全政府债务管理情况报告制度的重要决策部署,要求各级政府每年定期向本级人大常委会报告政府债务管理情况,并对报告的重点以及人大审议程序和重点等,作出了明确规定”,“今年9 月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上,国务院全面报告了政府债务管理情况,既包括国债、地方政府一般债务和专项债务,还包括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和风险化解情况,以及融资平台公司债务监测和改革转型情况”。在对政府法定债务、政府隐性债务、城投经营性债务进行全口径严格监测的基础上,我们认为地方债务管理将得到改善。

机构: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张文朗/邓巧锋/黄文静/段玉柱 日期:2024-11-09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