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常委会发布会点评:化债方案有力 财政取向积极
2024 年11 月8 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2 次会议表决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批准的决议》,并召开发布会[1]。
财政部公布一揽子化债方案,安排10 万亿元资金支持地方化债。化债方案具体包括三项政策。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增加6 万亿元债务限额置换存量隐性债务,新增债务限额全部安排为专项债务限额。从2024 年开始,连续五年每年从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中安排8000 亿元,专门用于化债,累计可置换隐性债务4 万亿元。同时明确,2029 年及以后年度到期的棚户区改造隐性债务2 万亿元,仍按原合同偿还。
地方化债压力大大减轻,有利于地方政府发展经济。上述三项政策协同发力,2028 年之前,地方需消化的隐性债务总额从14.3 万亿元大幅降至2.3 万亿元。债务置换可以为地方政府大幅节约地方利息支出,五年累计可节约6000 亿元左右。实施一次性大规模化债将大幅降低地方化债压力,解决地方“燃眉之急”,地方政府可以腾出更多资源和时间精力发展经济。
解决存量债务风险的同时,坚决遏制新增隐性债务。财政部将会同相关部门,持续保持“零容忍”的高压监管态势,对新增隐性债务发现一起、查处一起、问责一起。未来将从监测口径、预算约束、监管问责三方面进一步完善地方政府债务管理。
增量政策正在加力推进。财政部表示,支持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相关税收政策,已按程序报批,近期即将推出。隐性债务置换工作,马上启动。发行特别国债补充国有大型商业银行核心一级资本等工作,正在加快推进中。专项债券支持回收闲置存量土地、新增土地储备,以及收购存量商品房用作保障性住房方面,正在配合相关部门研究制定政策细则,推动加快落地。
年内确保重点支出力度不减。10 月份,财政收入明显改善,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7.9%,增幅比9 月份的2.4%提高5.5 个百分点。10 月12 日财政部发布会[2]已经宣布,拿出4000 亿元地方政府债务结存限额,用于补充地方政府综合财力。年内还将安排有关中央单位上缴一部分专项收益,补充中央财政收入。同时加强财政支出管理,确保重点支出力度不减。
明年财政政策力度进一步加大。财政部表示,我国政府负债率为67.5%,显著低于主要经济体和新兴市场国家,中央财政还有较大的举债空间和赤字提升空间。目前正在积极谋划下一步的财政政策,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明年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实施更加给力的财政政策。包括积极利用可提升的赤字空间,扩大专项债券发行规模,继续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加大力度支持大规模设备更新,加大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规模等。2024 年安排一般公共预算赤字4.06 万亿元,特别国债1 万亿元,地方专项债3.9 万亿元,加上新安排的4000 亿元地方政府债务结存限额,政府债券净融资合计9.36 万亿元。我们预计2025 年政府债券净融资超过10 万亿元。
风险提示:财政收入下滑,财政政策不及预期,财政政策执行不到位。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