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评人大财政新闻发布会:扭转低物价的重要一步
数据:
10 月份CPI 同比0.3%,前值0.4%;环比-0.3%,前值0.0%;核心CPI同比0.2%,前值0.1%。PPI 同比-2.9%,前值-2.8%;环比-0.1%,前值-0.6%。
要点:
而PPI 生活资料与CPI 共同折射出的“刚需”食品、日用品和“可选”耐用消费品、居住项目强弱分化值得关注。我们理解当前国内有效需求不足,叠加未来出口可能面临更大压力,需要国内货币、财政政策协同发力,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
对于财政政策,需要政府加大支出力度,起到扩大内需、托底价格的作用。而今年在减税降费、地方政府化债、“紧日子”叙事下,地方财政支出能力和意愿受到制约,支出同比一直不及年初目标,对需求托举力度欠佳。
11 月8 日,人大常委会召开新闻发布会,就《国务院关于提请审议增加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置换存量隐性债务的议案》进行通报。也回答了有关财政的一些热点关注问题。
针对地方隐性债务化解工作:会议提出了12 万亿的增量化债规模,有助于减轻地方债务压力、节约利息支出(五年累计可节约6000 亿元左右), 增强地方财政支出能力与意愿,理论上有助于间接改善金融资产质量,增强信贷投放能力,利好实体经济,也是扭转低物价的重要一步。
我们认为,本次“化债”,在于地方隐性债务显性化置换,可谓“用时间换空间”、“低利率债换高利率债”,而彻底的债务化解仍需在经济增长的前提下,有效降低杠杆率。
针对财政收支“补缺口”:会议指出可通过中央单位上缴专项收益、4000亿元地方政府债务结存限额、地方盘活政府存量资源资产、预算稳定调节基金等多种途径补充中央、地方政府综合财力,保障财政收支平衡、重点支出力度不减。
针对下一步的增量财政政策:可能主要投向房地产市场(税收优惠、土地/存量房收储政策),国有大行补充核心一级资本。明年有可能提升赤字与专项债规模,继续发型超长期特别国债,主要投向国家重大战略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大规模设备更新、消费品以旧换新等。
对于货币政策,宽松的货币政策仍需进一步加力。一是适当降准、维持资金利率平稳,支持年末的增量政府债(或在3 万亿以上,包含2 万亿 化债、4000 亿地方债结存限额、6000 亿未发完国债)。二是进一步降低房贷利率、保持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态势,今年前10 月,5 年期LPR 已经累计下调60BP,目前一些城市新发放住房贷款利率已经接近3%,而5 年公积金贷款利率2.85%似乎还是个“硬下限”,不排除未来进一步下调的可能。年内还可关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政治局会议等是否有增量举措出台。
本次化债规模略超市场预期,会议召开期间十年国债收益率先下后上,我们预计年末一方面利率债可能面临一定的供给冲击,另一方面国内有效需求不足、房地产市场止跌企稳的低利率环境可能延续,曲线可能朝着陡峭化下行的方向演进。而对于A 股,分母端降低可能有助于估值提升,“做多流动性”可能成为股市的支撑。
风险提示:国内宏观经济政策不及预期;降息降准不及预期;财政政策不及预期;信用事件集中爆发;报告中CPI、PPI 预测值与实际值不一致的风险;数据更新可能不及时,特殊再融资债券发行规模统计可能有偏差。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