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季度货币政策报告学习:加大强度 推进转型
事件:11 月8 日央行发布《2024 年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简称《报告》)。
经济及物价:关注国际贸易和投资的不确定性,认为国内物价温和回升。
1、国际形势方面,央行有两个变化:一是认为商品价格回升和服务通胀持续或阻碍通胀进一步回落;二是指出贸易和投资增长压力较大。央行认为“美国等发达经济体内政外交政策后续可能发生调整,对全球贸易和投资增长的影响仍需观察”,这其中或隐含了特朗普胜选后对国际贸易带来的冲击。国内方面,央行凸显政策加码后的信心,认为“增量政策力度大,四季度经济有望延续企稳回升”。
2、物价:央行认为物价将延续温和回升态势,同时也要把促进物价回升作为重要考量。一方面,央行认为四季度逐步进入消费旺季,CPI 有望温和回升,PPI降幅收窄。另一方面,央行延续指出“把促进物价合理回升作为把握货币政策的重要考量”。结合9 月12 日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上“有的出席人员提出,目前我国通货紧缩压力增加,原因在于基础货币发行量不足…等”,未来货币政策有望持续加码,以提振物价和名义GDP。需密切关注2025 年经济和物价目标的提法。
货币政策:加大货币政策调控强度,我们认为后续有望继续降准降息。
(1)加大货币政策调控强度,后续有望继续降准降息。《报告》强调“加大货币政策调控强度,提高货币政策精准性”,指向货币政策将维持稳中偏宽。原因上看,一是维持经济和物价回升的需要,特别是在2025 年外需可能下滑的背景下,国内需要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二是美联储降息降低了汇率约束。三是我国实际利率水平仍高,以贷款利率-CPI 来算,目前大概3.4%左右。四是大规模化债需宽松流动性配合。因此,央行延续指出“推动企业融资和居民信贷成本稳中有降”。
我们认为后续降准降息必要性较高,存款利率也将下行。目前金融机构平均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约为6.6%,距离5%的合意下限还有160 个bps 的空间。
(2)加快信贷投放,努力宽信用。央行指出“在防范资金沉淀空转的同时,深入挖掘有效信贷需求,保持信贷合理增长,努力实现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同经济增长和价格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体现央行引导金融机构加快信贷投放。
(4)重价轻量,推进货币政策调控框架转型。第一,M1 口径调整。央行在专栏1《我国货币供应量统计体系的回顾和展望》中指出要动态完善货币供应量定义范畴,M1 可纳入个人活期存款、非银行支付机构备付金等。这是呼应了潘行长在陆家嘴论坛上的讲话。第二,融资结构变化对M2 影响加大。央行在专栏4《直接融资发展与货币政策框架转型》中指出直接融资发展对货币信贷总量产生影响。存款向理财分流导致M2 快速下行,而股票市场回升又促使资金向M2 回流。提示关注涵盖直接融资的社会融资规模,能更好体现金融支持力度。总体看,央行认为货币供应量与经济变量相关性减弱,未来更重视利率调控的作用。
(5)优化公开市场操作,丰富政策工具箱,降低资金利率波动幅度。央行回顾了近期的公开市场操作调整,例如7 天逆回购操作招标调整,降息,国债买卖等。
我们认为未来央行二级市场买卖国债、买断式回购操作等有望成为常规操作。此外,央行指出“研究适当收窄利率走廊的宽度,引导货币市场利率围绕政策利率中枢平稳运行”,指向央行将引导降低资金利率波动幅度。
(6)其他:结构性工具方面,依旧加强对科技、消费的支持;新创设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与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支持股票市场稳定发展;汇率方面,《报告》延续 “坚决防范汇率超调风险”,指向稳汇率仍是重要前提。
防风险及房地产:化险有望稳定市场预期,金融对地产的支持将持续加强防风险方面,央行指出“稳妥有序推进重点领域风险和重点风险项目处置”,鉴于近期财政主要在地产、化债、银行等领域加码,有望稳定市场预期,提振信心。
房地产方面,央行指出“着力推动房地产金融增量政策落地见效,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924 央行大礼包之后,地产政策持续加码,包括降低存量房贷利率、统一房贷最低首付比例、优化保障性住房再贷款、支持盘活存量闲置土地等,金融对地产的支持有望持续加强,预计地产企稳时间点将提前。
风险提示:经济超预期下行;政策力度不及预期。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