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研究:货币政策锚由量转价 宽松力度可期
核心观点
(1)与2024 年二季度央行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相比,本次报告货币政策总基调并未发生明显变化,支持性货币政策基调不变。
(2)货币供应量调整按下加快键,重点或是M1 统计口径调整。
报告释放央行将加快货币供应量调整的信号,重点或集中于M1 统计口径。个人活期存款、非银行支付机构备付金等均具有极强的流动性,央行或将纳入M1 统计口径。
(3)报告对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表述有简化,应是基本建立利率形成、调控和传导机制,由短及长的传导关系亦基本理顺,同时央行或对当前国债利率期限结构较为满意,当前国债期限利差或可作为央行进行国债利率期限结构进行调控的短期参考标准。
(4)价格调控的货币政策框架转型持续推进,信贷等间接融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有所减弱。报告在专栏4 专门介绍直接融资发展与货币政策框架转型,我们理解,这再次传递央行的货币政策框架从数量调控向价格调控转变,亦传递我国经济结构调整过程中,信贷等间接融资与经济相关性有所弱化,不必对信贷需求放缓、M1 与M2 同比增速负剪刀差走阔过于悲观。
(5)风险化解或接近尾声,社会风险偏好有望持续修复。本次报告进行了较大幅度调整,我们理解,这并不是央行不关注防风险,或者传达了目前相关领域的风险正在稳步收敛,有助于持续修复社会风险偏好。
风险提示:
海外地缘政治冲突加剧;海外突发金融风险事件;基准利率快速反弹。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搜索
概念板块
免疫治疗(36)华为N腾(15)蓝宝石(18)公用事业(20)盐湖提锂(35)海南(26)EDA概念(14)注射器概念(14)建筑节能(38)智能家居(144)纯碱(4)硅锰(1)房地产开发(78)合成生物(52)新能源(191)纳米银(10)菜籽粕(1)苯乙烯(4)气溶胶检测(11)EDR概念(14)固态电池(62)动力煤(7)富士康(31)采掘行业(21)举牌(14)网络安全(118)商业航天(3)教育(15)纸浆(4)啤酒(1)MicroLED(19)乳业(31)中证500股指期货(1)天基互联(36)东北振兴(46)互联医疗(91)培育钻石(12)噪声防治(8)银(14)金(12)氦气概念(11)电子化学品(25)原油(7)中药概念(143)RCS概念(24)互联网服务(147)毫米波概念(33)文化传媒(97)重组蛋白(13)液化气(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