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宏观研究 宏观经济专题研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2.0:宏观视角中的新一轮并购重组

宏观经济专题研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2.0:宏观视角中的新一轮并购重组

宏观研究 69

  2025 年将是新时期我国改革发展的关键年份。它既是“十四五”的收官之年,也是承上启下,为“十五五”和“2035 目标”奠定基础的重要时期。为此,我国经济明年也将面临较强的增长诉求和繁重的改革任务。如何统筹兼顾,在增长和改革间找到平衡?

      我们寄希望于以并购重组为抓手的新一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它将由短及长地从活跃资本市场、促进供需平衡、培育新质生产力三个层面,激活经济潜能,提振预期,助力构建新发展格局。

      回顾美国历史上的5 轮并购高峰,可以发现其演绎随时代背景有所不同。其中既有经济增长因素,也有产业结构因素,甚至受到社会环境和政策法规的深刻影响。具体而言,有以下四点特征:

宏观经济专题研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2.0:宏观视角中的新一轮并购重组

      一是并购活动顺周期,即并购浪潮往往伴随着经济复苏。这意味着,并购浪潮往往在经济低谷已开始酝酿。

      二是并购浪潮是产业变迁积累到一定程度的产物。一轮并购后,产业结构往往将进入一段稳定时期。

      三是并购的具体方向需要政策予以引导配合。

      最后,从美国经验看,并购重组的宏观意义在于实现产能出清,改善宏观利润率,特别是促进全要素生产率提升。

      与美国等成熟市场相比,我国在并购重组领域起步较晚,改革开放后审慎摸索符合国情的发展模式,并在2014 年前后形成首轮并购潮。

      总体而言,这一轮并购重组高潮是由多重客观因素的叠加,并在政策因势利导下形成的。尽管早期出现了一些借壳交易等套利行为,但随着政策逐步完善,最终形成了产能整合提效为主,行业转型升级为辅的主线。这一轮并购重组又与移动互联革命和国企改革浪潮交织,一方面新兴产业、民营企业与小额并购居于主导,另一方面传统行业、央地国企与大额交易逐步发力,并呈现出向更广泛行业和地区扩散的特征。

      从现实角度看,这轮并购与随后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产能的整合出清,在之后几年里帮助实现了商品价格企稳、企业盈利改善的目标,进而推动名义GDP 实现“U 型反转”。但其根本意义或许在于,做出了以资本市场为策源地,推动我国经济的转型升级的有益尝试。2016 年起,我国全要素生产率增速进入了长达6 年的上行期,为长期经济转型奠定了基础。

      前瞻地看,新一轮并购潮较2013-2017 的首轮在宏观形势、总体定位、政策协同、产业周期、外部环境等方面存在较多差异,其作为逆周期工具的色彩更加浓厚。新一轮并购重组以“提振预期”为纲,将活跃资本市场、促进供需平衡、培育新质生产力作为核心抓手,延伸出三条投资线索:一是实力雄厚需要寻找新增长空间的国央企;二是待整合出清的传统产能,特别是行业集中度低且毛利下滑明显的钢铁、轻工、公用等行业;三是科创产业,包括已上市和待上市的半导体、人工智能等战略新兴领域。

      风险提示:海外市场波动,海外经济增速下滑。

机构:国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田地/邵兴宇/董德志 日期:2024-11-19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