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配置日报:期待降准
复盘与思考:
11 月21 日,股市进入上涨后的盘整期,超长地方债顺利发行,债市收益率重启下行。上证收益指数、沪深300 指数分别上涨0.08%、0.09%,涨幅有所收窄,创业板指、中证500 指数则小幅下跌0.09%、0.12%;中证可转债指数上涨0.14%;10 年、30 年国债收益率下行1.5bp、3.1bp。国内商品表现依然坚挺,贵金属方面,黄金、白银价格分别上涨1.07%、0.65%;工业金属中,铜价微幅上涨0.05%;基建地产类商品中,螺纹钢、铁矿石、沥青、玻璃价格分别上涨0.51%、0.39%、0.69%、2.00%。
央行延续单日大额投放,资金借贷成本小幅下行。早盘央行公告逆回购操作规模为4710 亿元,有效缓解3282亿元的到期压力,净投放1419 亿元。由于昨日国债单日净发行量较大,今日政府债净缴款规模为2673 亿元,投放与缴款的对冲作用下,资金利率依然维持平稳,R001 小幅下行3bp 至1.60%,R007 则下行1bp 至1.82%。结合资金利率日内走势观察,DR001 全天围绕1.46%窄幅波动,GC001 尾盘大幅走低,一度触及1.05%,流动性压力或尚且不大。民生银行资金指数也较前一交易日明显好转,由54.1%显著下降至48.5%。
短端利率再度下行,存单行情或仍在酝酿。受到央行连续投放与降准预期的提振作用,今日3 年及以内国债收益率普遍下行1.0-1.5bp,截至11 月21 日,1 年期、3 年期国债分别下行至1.37%、1.44%。尽管短端行情较强,存单收益率依旧岿然不动,据各银行11 月21 日询价结果,11 月22 日1 年期大型国股行存单发行利率仍为1.87%,3 个月存单发行利率维持在1.83%-1.85%区间;或受一级市场影响,二级存单收益率同样无变化,3 个月、6 个月、1 年期存单收益率分别为1.86%、1.88%、1.88%,目前1 年期存单-国债利差已来到52bp,位于年初以来的相对高点水平。
长端利率走出超预期下行行情,市场主要定价两大因素:一是超长特殊再融资专项债发行顺利,今日贵州、大连率先启动发行15、20、30 年期化债专项债,从发行结果来看全场倍数在25X-33X 区间,边际倍数普遍不高,最终票面定价较为合理,30 年贵州债高于国债15bp,10 年、15 年贵州债高于国债19bp;30 年大连债高于国债15bp、15、20 年大连债高于国债5-11bp。虽然今日化债专项债供给规模仅为588 亿元,发行压力不算大,但是一级市场定价合理也为债市打下了一针强心剂。
二是市场开始预期央行或配合发债降准。21 日起政府债净缴款节奏有所加快,未来连续四个交易日内单日净缴款规模均在千亿元之上,市场开始猜想央行或即将兑现924 发布会提出的年末降准预期;恰逢22 日央行有关负责人将出席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下午开始,市场不断强化“降准交易”。从当前的政府债发行节奏来看,21 日的超长债供给或仅仅是“小考”,22 日江苏、青岛将累计发行1342 亿元10 年及以上化债专项债,规模翻倍,最终发行情况或同样对债市短期节奏存在较大扰动。
一览今日的地方债发行计划,甘肃公告将发行370.61 亿元10 年期地方债,山西公告将发行100 亿元15 年期地方债、364 亿元20 年期地方债、100 亿元30 年期地方债,这四只债券同属“2 万亿”部分;山东公告将发行105 亿元10 年期地方债,该券则属于“5000 亿”部分。截至11 月21 日,两大地方债板块的落地进度分别为3604亿元/5000 亿元,5756 亿元/20000 亿元。
往后看,久期偏长的地方债供给为债市空头留足了“继续担忧”的空间,不过降准预期已至,债市隐性利好不断释放,多头也不甘示弱,继续呈现多空夹杂的格局。如果22 日地方债一级发行情况较好,承销团对超长地方债的接纳程度较高,利率向上的波动可能会减弱。
A 股反弹行情延续,全天成交额16558 亿元,较上一成交日(11 月20 日)小幅放量42 亿元,较5 日均值仍缩量568 亿元。全市场49%的个股实现上涨,较上一成交日的87%有所下降。分市值来看,小微盘股表现领先,国证2000 和Wind 微盘股指数分别上涨0.21%和0.98%,沪深300 微幅上涨0.09%。风格层面,国证成长指数微幅上涨0.07%,而价值指数则下跌0.13%。
分行业来看,市场未呈现出明显的占优板块。在31 个SW 一级行业中,共17 个行业上涨。其中计算机表现领先,对应SW 指数上涨0.98%;而其他TMT 行业表现相对较弱,传媒上涨0.36%,电子和通信则分别下跌0.08%和0.87%。消费板块中,零售和轻工制造表现出色,分别上涨0.92%和0.44%,而纺服、汽车、食品饮料和美容护理表现一般。金融板块中,非银金融上涨0.67%,而银行则下跌0.13%。
从历史案例来看,快涨之后的震荡期通常难以在短期内结束。选取1999 年5 月、2019 年1 月和2020 年7 月三段牛市进行观测,其均在迅速上涨后进入震荡阶段。其中1999 年“519”行情后,市场持续上涨至6 月底开始回调,并在9 月初进入加速下跌区间,直至12 月底出现企稳迹象,随后在2000-2001 年迎来强势行情。2019 年1-4 月,市场在宽货币-宽信用预期下持续上涨,而在4 月19-30 日遭遇大幅下跌,并持续震荡至8 月中旬开启第二轮上涨行情。2020 年的快涨发生于6 月中旬至7 月中旬,震荡期则持续至11 月初,随后经济修复&新能源成为交易主线。统计三段牛市震荡期持续时长,分别为124 个交易日、77 个交易日和75 个交易日。对于希望博取牛市收益的投资者而言,偏长的震荡期较为考验耐心。尤其是1999 年9-12 月的缩量回调期间(上证指数下跌近20%),投资者难免面临较大的压力,不过从事后的角度看,这段行情仍然属于1999-2001 年牛市期间的小插曲。
进一步观察这三段快涨后的震荡行情,都经历了“大市值-小市值-大市值”轮番占优的演变。在1999 年6月开始回调后,市值较大的1/3 股票仍然整体跑赢市值较小的1/3;而到了7 月,市值较小的品种开始占优,直至12 月初风格开始反转,大市值品种表现再度领先。在2019 年4 月19 日开始回调后,大盘股的优势一度持续至5 月6 日,随后微盘股表现相对出色,直至7 月中旬大盘股再度占优。2020 年7 月初,在大盘股短暂占优后,微盘股表现显著领先,直至9 月初占优风格再度切换至大盘。回顾本轮行情,在10 月初回调的第一周内,大盘股曾短暂占优,随后小微盘品种表现持续领先,至今尚未出现反转迹象。从历史经验来看,在震荡期结束以前,大盘股或将出现一轮领先行情。
整体而言,震荡行情或仍将持续,博弈波段收益的难度相对较大。市场成交额维持在1.6 万亿水平,仍然呈现“大盘缩量,小盘放量”的格局,指向非机构&外资的其他资金边际定价权更为明显。尽管小盘风格通常在震荡期内阶段性领先,但其较高的波动通常会带来一定的持仓压力,控制其仓位或同时配置大盘品种可能是更为稳健的选择。
风险提示
货币政策出现超预期调整。本文假设国内货币政策维持当前力度,但假如国内经济超预期放缓、或海外货币政策出现超预期变化,国内货币政策相应可能出现超预期调整。
流动性出现超预期变化。本文假设流动性维持充裕状态,但假如流动性投放少于往年同期,流动性可能出现超预期变化。
财政政策出现超预期调整。本文假设国内财政政策维持当前力度,但假如国内经济超预期放缓,国内财政政策相应可能出现超预期调整。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