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宏观研究 10月金融数据:三点积极变化和一个短板

10月金融数据:三点积极变化和一个短板

宏观研究 88

  报告摘要:

10月金融数据:三点积极变化和一个短板

      央行发布10月金融数据,10月社融增加1.4万亿元,大致持平于WIND统计的市场平均预期(1.44万亿元),同比少增 4483 亿元;考虑到去年同期特殊再融资债券发行带来的高基数,这一数据表现尚可.社融存量增速为7.8%,较上月下降0.2pct.其中,实体信贷、外币货款与政府债融资同比少增,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同比改善。

      根据央行的初步统计,2024年前十个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27.06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少 4.13万亿元其中,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 15.69 万亿元,同比少增4.32万亿元;对实体经济发放的外币贷款折合人民币减少 2773 亿元,同比多减 1559 亿元;委托贷款减少 374 亿元,同比多减1002 亿元;信托贷款增加3734亿元,同比多增2702亿元;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减少2874亿元,同比多减2755亿元;企业债券净融资 1.69 万亿元,同比少 736 亿元;政府债券净融资 8.23 万亿元,同比多 7091 亿元;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1988亿元,同比少5077亿元.

      其中实体信货相对偏弱,新增仅2988 亿元。从 10月BCI企业融资环境指数明显改善、票据利率明显下行来看,信贷供给在一揽子政策作用下已经有初步改善,我们猜测新增信货偏弱可能包含其他因素的影响:一是防空转挤水分,虚增套利需求引致的贷款同比减少;二是微观主体仍处于对增量致策的观察过程中,比如等待财政等领域信号的明朗化,等待政策资源落地以撬动配套货款;三是进入四季度,银行开始为 2025 年开年信货投放储备项目。今年央行淡化规模,规模考核压力减弱,金融机构将信贷项目后置至2025 年投放的倾向可能会更加明显。

      根据 wind 数据,2024 年 5-9 月,BCI 企业融资环境指数分别为 45.5.43.4.42.1.42.1 与 42.0.10 月在一揽子政策作用下,BCI 企业融资环境指数大幅回升至 46.3.

      2024年10月3M国股行转贴票据利率均值为0.32%,较上月下行111BP;2023年10月3M国股行票据转贴利率均值为0.57%,较上月下行114BP.

      信贷结构变化较大,一个亮点是居民部门信贷迎来明显改善,居民短贷和长货均是 2022 年以来同期高点,可能与权益市场和房地产市场修复、存量房货利率下调后提前还货规模下降等因素有关,一个短板是企业部门信货相对偏弱,企业长货增加仅1700亿元。如前所述,基建、制造业领域投资需求偏弱状况惯性延续;政策带来的新边际变化刚落地,有些政策细则 10 月处于尚待明确的阶段,尚未形成对企业端货款需求的带动。

      根据央行初步统计,前十个月人民币贷款增加16.52 万亿元,分部门看,住户贷款增加2.1万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 4514 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 1.65 万亿元;企(事)业单位货款增加13.59 万亿元,其中,短期贷  款增加2.64万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9.83万亿元,票据融资增加9977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增加2987亿元。

      外币贷款减少710亿元,同比多减862亿元,主要受三个因素影响,一是进口增速放缓,对外币的融资需求下降;二是10月海外利率受特朗普交易等因素影响有所回升,外币融资成本升高;三是10月人民币汇率重新趋于贬值,企业部门后续预期可能受影响,加速偿还外债。

      根据 wind数据,2024年10月进口同比增速为-2.3%,较上月下降2.6pct:10月10年美债利年均值为4.1%,较上月上升40BP;即期美元兑人民币汇率为7.12,较上月末贬值1.4%政府债融资增加1.05万亿元,同比少增5142亿元,这里包含着较明显的基数效应,去年同期发行了大量特殊再融资债,基数偏高,往后续看,按照年会两会预定目标+使用4000亿元债务结存限额,11-12月剩余1.13万亿元政府债融资;同时人大常委会提升债务限额,2024年可能还会有2万亿元专项债用于化债,假定2万亿元在年内发行完毕,政府债融资年内剩余3.13 万亿元,较去年同期多 1.05万亿元.

      根据wind数据,今年两会财政赤字+新增专项债+特别国债规模为8.96万亿元,今年前10月政府债(社融口径)融资为 8.23 万亿元,11-12 月剩余 7300 亿元融资额度;再进一步考虑财政明确会使用 4000 亿元政府债务结存限额,提升的2万亿元专项债额度,年内剩余政府债融资额度为3.13万亿元;2023年11-12月政府债融资规模为 2.08 万亿元,今年 3.13 万亿元的融资较去年同期要多 1.05 万亿元。

      化债对于社融的影响较复杂,一则要考虑置换的债务属性,如果是用于置换企业欠款等经营性债务,社融总量会趋于扩张;但如果是用于置换非标、信贷等金融债务,则社融总量不变,结构变化,若按照我们在前期报告《如何看新一轮化债对货币环境的影响》中提出的30%属于经营性债务的假设,2024年2万亿元化债会给社融带来大约 6000 亿元的增量;二则要考虑置换的节奏,从专项债发行到资金下发完成债务置换可能存在时滞,社融可能会有先脉冲式改善然后再回归正常节奏。

      在前期报告《如何看新一轮化债对货币环境的影响》中,我们曾指出,根据审计署发布的《全国政府性债务审计结果》报告,截至2013年6月,地方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规模为10.89万亿元,其中银行货款规模 5.53万亿元,BT规模1.21万亿元,代发代还的地方政府债6146亿元,企业债券4590亿元,中期票据575亿元,短期融资券124亿元,应付未付款项7782亿元,信托融资7620亿元,其他单位和个人借款6679亿元,垫资施工与延期付款3269亿元,证券、保险和其他金融机构融资2000亿元,国债、外债等财政转货1326亿元,融资租赁 751 亿元,集资373亿元,我们将银行贷款、代发代还的地方政府债、企业债券、中期票据、短期融资券,信托融资和证券、保险和其他金融机构融资视作已经被计入社融的债务,总规模为7.63万亿元,占总债务规模大约70%;其余项目为未被计入社融的债务,总规模为3.26万亿元,占总债务规模大约是30%.

      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减少1398亿元,同比少减 1138 亿元,主要是去年基数偏低、银行规模情结减弱贴现至表内的票据融资规模偏低;企业债增加1015亿元,与去年同期大致持平,其中城投债净融资245亿元,与去年10月化债背景下的城授债融资大致持平,低于 2020-2022年同期水平,信托货款和委托贷款变化有限根据wind数据,2020-2022年城投债融资规模分别为1311亿元,570亿元与357亿元;2023年10月由于已经开始化债,城投债融资规模开始收缩,当月融资规模为 232 亿元;今年 10 月,城投债融资规模为 245 亿元,较 2023 年略有改善,但没有本质上的变化。

      M1 同比增速为-6.1%,较上月回升 1.3pct,初步有触底迹象。我们理解 M1 主要受三个因素影响:一是基数;二是房地产销售改善,降低存量房货利率、以旧换新政策、权益市场财富效应等因素带动消费边际改善,居民存款向企业活期存款转移;三是财政支出加快下发,财政资金向企业部门加速转移,11-12月M1基数仍然偏低,偏快的财政支出速度大概率也会延续,M1增速依然有支撑;若消费与购房活动能延续改善,M1增速走出谷底的趋势会进一步清晰。

      根据央行的初步统计,前十个月人民币存款增加17.22万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增加11.28万亿元,非金融企业存款减少2.84万亿元,财政性存款增加1.32万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增加5.58万亿元,简单总结,10 月金融数据有三点积极变化:一是 BCI企业融资环境好转;二是居民信货好转;三是 M1 增速止跌回升,仍然有待改善的是企业部门融资需求和企业中长期货款,目前仍处偏弱状态,往后看,一则上游工业品价格有初步触底回升迹象,下游耐用消费品短期“以价换量”之后,PPI 预计会逐步好转,这将有利于制造业企业的资本开支意愿;二则“6+4"化债方案将缓解地方投资的收缩效应,叠加同时解决拖欠企业账款问题,从地方政府到企业的现金流量表都会有所改善;三则财政已经明确“正在积极谋划下一步的财政政策”,明年在赤字、新增专项债规模与使用范围、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增量领域均存在政策空间,这些逻辑有利于修复企业部门融资需求,我们估计未来两个季度企业融资将缓步改善。

      风险提示:政策力度不及预期;房地产销售超预期下滑;化债影响超预期,政府主导的投融资需求表现不及预期;海外流动性环境超预期,外需超预期变化;政府债发行计划超预期,信用环境变化超预期;增量政策效果不及预期。

机构:广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郭磊/钟林楠 日期:2024-11-23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