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及下辖各区经济财政实力与债务研究(2024)
经济实力:作为我国经济中心城市和长三角区域中心城市,上海市具有显著的集聚、辐射功能,在区域发展中起到突出的引领带动作用,经济总量规模持续领先,现代服务业优势突出、战略性新兴产业及先进制造业稳步壮大,在人才集聚、产业优化、技术进步、制度创新等方面保持标杆水平。2023 年来,上海市经济运行稳步恢复,2023 年及2024 年1-9 月,全市生产总值分别达到4.72 万亿元和3.44 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0%和4.7%。从产业构成看,第三产业仍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第二产业增长相对承压,但发展新动能稳步壮大,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占比进一步提高,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三大主导产业规模较快扩大,体现了上海市以现代服务业为主体、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引领、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特色。从经济增长的动力结构看,2023 年上海市投资、消费和进出口总额增速分别为13.8%、12.6%和0.7%;相应的2024 年1-9 月增速分别为6.7%、-3.4%和0.0%,2024 年来主要增长动力有所减弱,消费增长承压相对突出。总体看,随着各项稳增长政策举措持续加大力度,政策效应加快显现,上海市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但由于国际环境仍严峻复杂、有效需求仍显不足、部分行业企业仍面临不少困难,经济回升向好的基础仍需巩固。
上海市下辖各区功能规划和产业发展定位区分较为清晰,中心城区重点发展包括金融服务、专业服务、现代商贸、文化创意等产业的高端服务业;郊区重点打造以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为代表的高端产业集群。从人均经济指标看,中心城区和浦东新区整体经济发达程度仍显著高于郊区。从经济规模看,上海市下辖各区经济总量极差很大,2023 年GDP 规模的两个极点仍为浦东新区(16715.15 亿元)和崇明区(421.86 亿元),其余各区处于1000-3000 亿元左右区间。其中,中心城区中黄浦区、徐汇区和静安区GDP 规模分别为3157.30 亿元、2853.58 亿元和2846.03 亿元,在3000 亿元左右区间,为第一梯队;长宁区和杨浦区GDP 规模当年突破2200 亿元,为第二梯队;普陀区和虹口区GDP 规模当年突破1300 亿元,为第三梯队,和其他中心城区差距较大。郊区中,闵行区和嘉定区GDP 规模分别为3002.04 亿元和2840.20 亿元,规模同中心城区第一梯队水平;宝山区和松江区GDP 规模在1700-2000 亿元之间,与中心城区第二梯队存在一定差距;青浦区、奉贤区和金山区GDP 规模在1100-1500 亿元之间,和中心城区第三梯队水平相近。总体看,除两个极点外的各区GDP 规模可划分为3 个档次:2800 亿元以上、2000 亿元左右和1400 亿元左右。从GDP 增长情况看,2023 年除松江区GDP 增速主要受权重工业企业产值波动等因素影响仍为 负(-0.9%)外,其余各区GDP 均恢复增长态势,且中心城区增速均值显著高于郊区,中心城区中仅虹口区GDP 增速(2.7%)低于上海全市水平(5.0%),长宁区(12.8%)、徐汇区(8.2%)和静安区(7.0%)增速水平突出;郊区中仅青浦区(5.7%)和金山区(6.5%)GDP 增速高于上海全市水平。
财政实力:上海市财力稳健雄厚,收入结构以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为主,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规模仅次于广东省、江苏省和浙江省,在全国主要城市中处于绝对领先地位,收入质量和自给情况好,对非税收入、上级补助收入和债务收入的依赖度低。2023 年,上海市全市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312.5 亿元,同比增长9.3%,恢复增长态势且增幅相对较大主要系在公共卫生事件和大规模留抵退税因素影响下上年收入基数较低,其中大规模留抵退税影响约6 个百分点。从行业结构看,信息服务业继续保持快速发展,收入增长19.6%;住宿餐饮业受益接触式消费快速恢复,收入增长161.7%;消费市场回暖,批发零售业收入增长1.7%;金融业受资本市场波动等因素影响,收入下降3.9%。2024 年1-6 月,上海市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累计完成4674.0 亿元,同比增长1.2%,其中三大主体税种受企业销售收入下降、部分行业企业利润下滑、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标准提高等因素影响,均有不同程度下降。
上海市市级财力强,市对区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大,区级自给率总体仍不高,其中中心城区转移支付规模显著小于郊区。2023 年,下辖各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超过全市水平的仅有普陀区和徐汇区,其余各区中除崇明区2023 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大幅下降外,均呈不同程度增长,其中浦东新区、虹口区、长宁区、嘉定区、杨浦区、青浦区和闵行区增长相对较快,增幅在6-9%左右区间;金山区、奉贤区、松江区、宝山区、静安区和黄浦区增幅在3-5%之间。2024 年1-6月,金山区、奉贤区、青浦区、松江区和崇明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呈负增长态势,除此外其余各区中仅嘉定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幅低于上海市全市水平,整体看,2024 年以来郊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承压,仅闵行区增长相对较好,中心城区仍能保持较好的增长水平。
上海市城市建设相对完善,产业发展相对成熟,对土地财政的依赖度不高。
2023 年,上海全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同比下降14.2%至3466.7 亿元,但市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小幅增长0.7%至872.1 亿元,下辖各区中仅宝山区、虹口区和徐汇区增收,增量分别为52.0 亿元、50.2 亿元和23.7 亿元,其余各区均呈不同程度下降,其中,中心城区中杨浦区、长宁区、普陀区和静安区降幅在30%左右,黄浦区降幅近70%;浦东新区(-10.3%)和郊区中的嘉定区(-5.2%)、青浦区(-7.8%)降幅相对小,郊区中金山区(-47.5%)和崇明区(-84.3%)降幅最大。
债务状况:上海市地方政府债务管理规范、严格,债务总量规模控制得当。
截至2023 年末,上海市政府债务余额为8832.3 亿元,较上年末增长3.44%,远低于财政部核定的上海市2023 年政府债务限额9906.2 亿元。2023 年底,上海市全市债务率为68%,低于国际控制标准100%-120%的下限,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上海市财力对地方政府债务的覆盖程度仍好,债务规模适度,政府债务风险总体可控。
上海市下辖各区政府债务整体处于低水平。从2023 年末债务余额增长情况看,其中5 个区债务规模下降,分别为浦东新区和中心城区中的杨浦区、长宁区、虹口区和静安区,中心城区中仅徐汇区增幅较大,徐汇区当年积极争取新增地方政府债务,主要用于学校新建、道路拓宽、旧区改造等项目。郊区债务规模均有所增长,但增幅不大,仅闵行区和松江区在3%以上,超全市增长水平。从限额空间看,徐汇区、杨浦区、松江区、奉贤区、金山区和崇明区政府债务余额占限额的比重在98%及以上,债务增量空间已不大。从2023 年末各区政府债务余额与其当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和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合计之比看,金山区(3.22)和崇明区(3.62)债务压力相对较大,但处于可控水平。上海市已发债城投企业带息债务及存量债券整体规模相对小,主要集中于市本级和奉贤区。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